音乐就是那环绕秦岭间的云

来源:中华文化旅游网        发布时间:2025-09-28 13:47   

文 / 张鑫

我曾两次走进秦岭,有幸于自然深处观察到“秦岭四宝”,也感受到了它的崇山俊美和厚重文化。由程池作曲的 “云横秦岭”大型民族交响乐,仿佛让我第三次回到秦岭,乘着想象的翅膀萦绕在这峦峦峻岭之间。

音乐就是那环绕秦岭间的云(图1)

生态环境塑造人类历史,人类历史积淀人类文明。司马迁在《史记》中谓秦岭“天下之大阻”。秦岭,巨龙般横亘华夏的祖脉,以脊梁之姿界分南北,揽黄河与长江于臂膀,将天地灵气凝作了幻化无形的云,循环往复,调节气候,为大地提供了丰沛滋养。自然地理构成了人类的生存繁衍的舞台边界。从蓝田猿人到半坡先民、从周秦汉唐的煌煌气象到改朝换代的风云际会,老子留下五千言玄思,蜀道石刻镌刻千年文脉,唐诗名篇创造无限遐想。这里有多少历史传奇斗转星移,又有多少英雄人物折戟沉沙。八百里秦川就是文明的襁褓,每道山溪都流淌着生命的源泉活水,每一片云雾都蒸腾着文化的草木气息。秦岭似青铜巨鼎,印刻着中华文明的密码基因;秦岭如洪钟大吕,述说着中华民族的非凡历程。秦岭,从来不只是地理意义上的山脉,它是大地的书脊,装订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中华文明的画卷。如此这般的秦岭启示我们,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文化财富,更是创作财富、精神财富。

音乐就是那环绕秦岭间的云(图2)

大自然总是无偿地提供给人们最为丰厚的馈赠。然而,世上很难有一种器识能够度量和承载秦岭这般优美的生态环境以及厚重的历史文化。如果有,那唯有包罗万象的艺术可以做到。人们常讲“灵魂到不了的地方,音乐可以抵达”,德国诗人海涅说过,“话语的尽头是音乐的开始”。优秀的文艺作品遵循量子力学规律,以情感传递情感,激发人们无限的遐想,包裹这世上一切难以器量的美好事物。面对韩愈跨越千年“云横秦岭家何在”的追问,这场民族交响乐给出了“听得见”这样的答案。它像极了环绕在秦岭山脉的云。极具变化的民族乐器与所要表现的自然、生态、历史、民俗、文化浑然天成,托衬着秦岭这条巨龙飞天的雄姿。击穿灵魂的古琴丝弦、灵动活泼的竹笛弹拨、舒缓沉稳的二胡锣鼓以及清新扑鼻的禅音歌曲,将变幻的气象、奇骏的山岭、兴衰的历史、怡然的生活、宁和的心境等诸多难以名状的情景要素,以拨打心弦的音符、响彻心扉的声音巧妙地诠释出来。聆听这场交响乐,就像一幅秦岭壮美画面的卷轴徐徐展开,第一到第四乐章纯器乐展示,第五乐章分3首歌曲,由实力歌手孙浩、刘可演唱,第六乐章为人声交响诗,以人的声带这个最朴素的“乐器”与乐团和鸣,第七乐章收尾,凸显合唱声部。最后,返场音乐为“秦岭绵延到未来”。整场交响乐的基调是清新质朴、悠扬婉转,每一个乐章、每一首歌曲相映成趣,又独立成篇。应当说,这既是一场交响乐,也是一部交响乐,观众从中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戏曲、舞蹈、画面诸多元素。如果单独拿出其中一部乐章或者一首歌曲,完全可以适配相关主题的舞剧、戏剧、影视剧或者撑起大型户外综合演出。总之,整场交响乐在钟磬余音中寄托对生态与文化的沉思,完成了对秦岭自然与人文上的音乐塑像,堪称一部流动在耳畔的山水史诗。

音乐就是那环绕秦岭间的云(图3)

最为重要的是,“云横秦岭”大型民族交响乐让我们能够更加直观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对于文艺创作来讲,山水与诗意、自然与人文,应浑然一体、相互成就。党领导文艺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文艺讴歌祖国壮美山河,不断激励中国人民胜利前进的历史。“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的优美意境,让无数中华儿女为国家为民族拼搏奋斗。“云横秦岭”大型民族交响乐正是秉承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用音符描绘美景,用声音韵动情感,用听的穿透力将精彩的中国故事讲述出来。美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文艺创作的追求。这场涤荡人心的乐章告诉我们,以生态文明为底色,以人文历史为源泉,从两者中找到艺术语汇表达的融合点,不愧为创作时代精品的制胜密码。(作者系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政策研究处处长)

(责任编辑:钧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