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评覃寿芳等著《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创新发展研究——兼论公租房“南宁经验”》

来源:中华文化旅游网    作者:陈学璞    发布时间:2024-02-23 10:10   

陈学璞

有房住、住好房,是千百年来芸芸众生的基本诉求和人生美梦。中国古代孔子提出“居室乃是休养之所本”,孟子提倡“居天下之广居”,唐代诗人刘禹锡欣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民国初期孙中山先生提出“居者有其屋”的主张,1947年中国共产党将“居者有其屋”与“耕者有其田”一道纳入《中国土地法大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住有所居”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是中国共产党向世界和历史作出的庄重承诺,是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一项神圣使命。近期,广西科技出版社出版覃寿芳、李红、肖铁著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创新发展研究——兼论公租房“南宁经验”》,以一个首府城市为基点,比较系统地研究城市住房保障体制的改革,提出创新发展城市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的对策建议,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上有诸多突破和创新。

一、建立和落实住房保障体系是解决城市住房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

牵牛要牵鼻子,解决问题要抓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现代化步伐加快,居民住房扩张,居住条件大为改善,但仍然有大批劳动者住不起房。正如本书《前言》所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人民对城市住房的需求快速释放。住房制度改革之初,南宁市的住房供给严重不足,公有住房是何等的缺乏,人均居住面积不到5平方米大有人在。改革开放之后,党中央高度重视解决城市住房问题,加快城市住房体制改革,城市居民的住房需求得到一定的满足,但是,中低收入群体仍然难以实现住房梦。”

衡量城市居民住房水平的标准,主要不是看有多少高楼大厦、别墅豪宅,也不能简单地计算人均住多少平米。因为贫富悬殊、地位差异等原因,房源分配不公,富裕阶层多住房、占好房,控制黄金地段,而低收入者、新市民、青年务工群体往往住房困难,以至一房难求。按照木桶原理,决定木桶容量的不是最长的木板,而是最短的那块木板。因此,衡量城市居民住房水平,首先要看基层劳动者、城市新建设者、青年知识分子工作群体,能不能住上适宜的房子。而解决这部分人的住房问题,不能单纯地依赖市场和一次分配,而必须政府出手,利用二次分配,进行综合性运作。本书作者二十年来,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围绕“住有所居”重任,针对保障性住房难题,深入调查,跟踪研究,提出有操作性的观点和独创性意见,在保障性住房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这本厚实的专著。它对于贯彻落实习近平“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等系列重要指示,开创新时代城市住房保障体系创新发展新局面,具有理论研究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从南宁看全国城市解决住房问题的艰难曲折和成功经验

据本书介绍,南宁市住房保障制度变革与全国类似,经历了艰难曲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般说来,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1950年至1992年的萌芽发展阶段,以直管公房分配管理为核心;二是1993年至2002年的探索发展阶段,住房制度进行市场化改革;三是2003年至2015年的高速发展阶段,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限价普通商品住房各类型住房保障建设举头并进;四是2016年至今的调整发展阶段,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并轨运行,重点发展保障性公共租赁住房。

南宁是一个有代表性的南方新兴城市和少数民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解决住房问题的艰难曲折和成功经验,尤其是改革开放时期的成就与不足,可以说是全国此类城市的缩影。南宁作为联合国认定的“宜居城市”,其创造的公租房“南宁经验”,得到国务院总理的肯定性批示。本书有理有据地分析论证南宁公租房建设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主要做法、经验成果,无疑人们可以从中引起反思和得到启迪。

三、为国家制定住房保障政策提出对策建议

本书在分析和预测困难群众对保障性住房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新时代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快完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创新住房保障管理机制、完善要素协调保障机制、推进住房保障高质量发展、构建完善的住房保障监管体系和健全住房保障法规制度等方面。由于著者长期在这一领域耕耘,熟悉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了解历史和现状、矛盾和问题,调查研究成为工作常态,因而写出的文章上扣指示精神、下接基层地气,富有针对性、应用性、预见性,能够为党和政府作出住房保障正确决策提供参考。

书中所阐述的将住房保障“应保尽保”拓宽为兜底与发展并重,“住有所居”发展为“住有宜居”;推行系统自主滚动核查管理模式,解决保障对象精准识别难题;推行“即空即配”房源分配模式,及时精准将待分配房源与轮候家庭直接挂钩;推行简易收房模式,解决保障住房腾退难问题等等,让人眼睛一亮,耳目一新。

1200多年前,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大风破屋、大雨接踵之后所作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大声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种推己及人的宽广胸襟和崇高境界,今天仍然值得我们传承弘扬。我们应该像本书的著作者一样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忧,坚定不移落实住房保障政策和制度,进一步做好居民住房保障工作,切实做到民有所居,特别是让广大困难群众住上房、住好房,“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校二级教授、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龙建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