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蓄·柔和·深沉:温州的文化名片——读《蛙声》有感

来源:中华文化旅游网        发布时间:2022-10-08 16:11   

赵鹏辉

含蓄·柔和·深沉:温州的文化名片——读《蛙声》有感(图1)李征壕 “二十四节气”书法作品 七岁

青弘《蛙声》即将付梓,嘱我写一篇评论。说实话,与青弘未曾谋面,只是在微信中偶有相谈,对她不甚了解。青弘把《蛙声》文稿发给我,这是一系列歌词,里面还有六岁小灵童亲手抄录诗篇的图像,童趣可爱,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形式颇为新颖,别具只眼。文字不多,6000多字,但是思想内涵丰富,言微而义大。我本职工作是出版,看惯了各式各样的书画作品集。但是像《蛙声》这样的,还是少见,令人耳目一新。恭敬不如从命,在青弘的盛情邀约下,只好斗胆地接下了这一“重任”。事实上,是赶鸭子上架,对歌词研究很少,更谈不上有多深的高见。倒是旧体诗词涉猎较多。于是我“鼓努为力”,权且写一点自己的读后感。反复诵读和咀嚼文稿后,窃以为有三点值得玩索:

第一,含蓄。中国的诗词贵在含蓄,以高度精炼的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谓“象外之意”,大抵如此。《蛙声》的语言较为含蓄,通过一系列形象化的描写,直抵内心世界的纯真和善良,以及表达对故乡温州一花一草,一树一木,一山一水的挚爱之情。如《自家丘㕡最多情》:“君是君,山是山,我还是我。茫茫天地追寻千百度。熊熊燃起霎那的焰火,化作青山 拥抱你我于故土。”山、水与我交融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含蓄而隽永。“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由此可窥青弘的仁智之心。又如《笔饶春风》:“一指春风,温柔十方冬夏。青青苔痕,摇曳摩诃曼珠沙华。百里惊鸿,苍山白雪。忆古伤今,一念瞬间到达。”笔如春风,润物细无声,可以想象作者抛开喧哗,克服孤独寂寞,独自一人在灯火阑珊下,苦心经营,用细笔钩沉世间万物,人情冷暖。因而她的笔下字字珠玑,一句句含蓄且短邃的语言,宛如十里春风,温柔了十方冬夏,滋润了山桃溪杏,吹拂了柳绿花红,勾连了远古当下。一幕幕生动的画面,一场场动人的情景,一丝丝难忘的回忆,都流露于笔端,似乎有说不尽的感想,使人遐想连篇。

第二,柔和。词中的婉约派,堪称柔和的典型。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无不是名垂千古的佳句,柔和典丽,感人肺腑。青弘之词遵循先贤之旨,以柔和的笔触来写温州的风物。如《罗浮飞雪》“圣洁的飞雪,滤净杂念。一叶孤舟,摆渡在前尘忘川的水间。深藏的激情。滑动命运的帆桨。”乘一叶扁舟在罗浮山慢慢漂流,洁白柔和的飞雪洒落在江上,在这宁静圣洁时刻,没有红尘的羁绊,杂念滤净,尽情地享受时光馈赠的安详与超脱,此时此刻心中泛起层层涟漪,荡起命运的双桨,穿梭期间,寄情山水,怡然自乐。即使是寒冬,但内心充盈着温暖与炽热。又如《巷弄里的邂逅》“东瓯的泥沙,难与世界苟同。” 巷弄里过客来去匆匆,无影无踪,作者愿为安静的听众,“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一切繁华都化作一缕青烟,随风飘去,何不安静下来,汰去巷弄里的喧闹,寻求自我内心的澄净,而江心屿千年的灯塔仿佛一盏明灯,指引着作者找到回家的方向即心安之处,不慕外在的虚荣与繁锦,只求安详与寂静,就如同东瓯的泥沙一样,遗世独立,与众不同,活出真实不虚的自我。她所指的应该是她手中的“泥土”,创作别致的瓯塑作品。透过这般柔和的语言,感知些许人生的哲理,状物写景,到头来还是抒情,只不过作者丰沛的情感,是与温州的热土息息相关,借飞雪、灯塔、泥沙等物象,来阐发澄净凝练,活脱潇洒的个性。

含蓄·柔和·深沉:温州的文化名片——读《蛙声》有感(图2)李征壕 “二十四节气”书法作品 七岁

第三,深沉。深沉是中国诗词所追求和崇尚的意境。深沉能引起观者的共鸣,能引发读者的思考,也更能抒发出作者独特的情感。深沉不是只停留在表面的华丽和炫彩,而是根植于内心的郁积和块垒。青弘的词具有深沉之特征。如《丹枫呦鹿》“缘起缘灭,不复还。太仓皇,人间苦短。看流彩华光,默然。孤身逾百战。路漫漫……何乡是乐土,流连任盘桓。” 作者感叹时光的飞逝,人生苦短,不需要计较对与错,偏激与痴狂,失败后又再起,回环往复,如此匆匆忙忙。苏轼说:“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与苏轼之词有异曲同工之妙,人间苦短,何不放下包袱,抛弃浮名浮利,不去纠结于对错是非,作个闲云野鹤,超然物外,活出自我,烦恼自然烟消云散。短短数语,揭示了青弘对生命状态的哲思,足见其深沉厚重。又如《不怕天高怕心高》“今夕何夕,晓风残月何时了?此生难料,此心难料。踏破苍穹,半世顽冥图逍遥,执念何时消?” 去执念,任逍遥,心气太高易生懊恼与忧愁,何不顺其自然,清玄,淡远,卸下负担,正如杜甫所言“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最终达到“物物而不物于物。”可见作者心境的开阔和深沉。还如《欠一个拥抱》“从前的从前,乔达摩悉达多的圣言,折心沐火。到底,是谁欠谁一个拥抱,诸般滋味皆在七窍未生之前!”作者追问前世今生,期盼造物主能够普度众生,祈祷天下苍生解脱苦海。作者拥有一幅菩萨心肠,思考着生存的真谛和意义,认为不需理会是谁欠谁一个拥抱,而是要学会自我解脱,不被生活所困顿,不被烦忧所萦绕,人生如逆旅,悲欢离合皆自然。

含蓄·柔和·深沉:温州的文化名片——读《蛙声》有感(图3)李征壕与《蛙声》

温州虽然没有去过,但是通过这幅童趣版《八百里瓯江之温州》长卷、以及字里行间的描述,我心神向往。青弘的词不是无病呻吟,而是源自内心对家乡故土的痴迷眷恋,以及挚爱。爸爸的瓯柑园、永嘉场的古宅和门台、南塘蛙声、外婆的谷堆、罗浮飞雪、雁荡花开等一系列物象和场景,道出了温州悠远的历史和厚重的人文。沧海桑田,几经变换,然而不变的是作者对家乡的炙热之心,时光荏苒,流景易逝,但旧物依旧在,引起了人们无限的遐思和追想。青弘的词仿佛是温州的一张文化名片,它打下了深刻的历史烙印,也镌刻着浓浓的风土人情,从而让世人更好的亲近和认识温州的含蓄柔和及深沉厚重。(作者系清华大学博士后,供职于荣宝斋。)

含蓄·柔和·深沉:温州的文化名片——读《蛙声》有感(图4)《蛙声》封面

附:诗文集《蛙声》暨作者简介

诗文集《蛙声》由青年诗人、温州市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温州市“龙湾区十大杰出青年”称号获得者青弘著作,南海出版社出版。

《蛙声》主要是围绕着“瓯江山水诗路”展开。这些诗文,讴歌家乡的风物、人文,状写浓浓的乡愁与深深的乡恋。这本“小众”的书,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温州文化、迷恋温州山水、深入温州人文,看到一个别样的“温州山水诗路”,也可以窥见一个当代温州心灵的青春印痕。

含蓄·柔和·深沉:温州的文化名片——读《蛙声》有感(图5)

《蛙声》装帧体现了视觉、听觉和诗歌文本的深层互动“ 通过一本书展现了诗意文本所需要的艺术整体性。”国内文化界二十多位专家、学者、批评家纷纷撰写了评论文章,对这本别致的诗集赞许有加。

含蓄·柔和·深沉:温州的文化名片——读《蛙声》有感(图6)

青弘,李一了,瓯塑非遗项目传承人、诗人、青年艺术家,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世界民俗研究所研究员。多年来,行走在公益推广非遗之路,系温州二中瓯塑社开创者;2019年于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了国家级非遗“瓯塑”第一本教科书《瓯塑基础教程》;2020年撰写《瓯塑》校本课程;2021年,应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之邀,撰写《瓯塑》体验手册。先后在国内各大博物馆举办多次个人艺术展:2018年龙湾博物馆举行青弘“瓯器”展,编辑发行《青弘瓯器说》;2019年瑞安博物馆举行青弘“重塑”展,编辑发行《一人归》;2021年北京民俗博物馆举行“建党一百周年庆 青弘艺术展”,出版《蛙声》诗文集。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曾多次追踪专题采访。

书籍购买链接(请扫码购买)


含蓄·柔和·深沉:温州的文化名片——读《蛙声》有感(图7)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Duty Editor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