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弘《蛙声》平议

来源:中华文化旅游网        发布时间:2022-10-08 16:06   

方坚铭

我很清楚地记得自己原先作为文学爱好者,志在成为文学家的想法曾一度很强烈,后来各种缘由,文学梦碎,成为中国古代文史的研究者。忙着课题、论文、项目,忙着看各种资料,心灵空间反而受到了堵塞,诗意的想象力也受到了压制。也曾爱好书画艺术,那更是毫无拓展的机会,半路腰斩。

永嘉场青弘女史,也仅见过一二次,却因是同乡,对她的文艺活动,难免有助拳的意思。她的作品,却也经常给我一种触动,这种触动本身就是宝贵的,可见其作品中保存着文学最本真的东西:情感和形象。绚丽多姿的形象中保存着人类的童真童趣和成年人的热烈追求,那便是有足观的地方了。为情造文,文自心出,有时其文字表达虽有粗糙、别扭的地方,有的地方过于情绪化、有浮于表面的地方,却总有一些“亮句”“妙句”,让人领略她的灵性、灵源,领会她的独特视角。

一、重要主题元素:“爸爸的瓯柑园”

《蛙声》有一个主题贯穿始终,那就是“爸爸的瓯柑园”。就像复调音乐的主题元素,也经常出现在不少诗篇中,或者以变形的方式出现。这是一个非常有冲击力的意象。相当于海子的“麦田”意象。海子通过麦田意象进行了爆发式写作,短诗的抒情、史诗的宏大,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度,成为汉语写作的里程碑。青弘有意无意地设计了“爸爸的瓯柑园”,成为她的诗歌、散文写作的重要母题。

海子诗歌《答复》:

麦地

别人看见你

觉得你温暖 美丽

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

被你灼伤

我站在太阳 痛苦的芒上

麦地

神秘的质问者啊

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

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

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

海子站在麦地质问,将麦地当做“神秘的质问者”,试图探究生存的意义。青弘在《爸爸的瓯柑园》中说:“沉默的真相,莫可究诘/生亦如是,死亦自知”,质问“沉默的真相”,虽然没有海子这么因质问而产生深沉的痛苦,却也是有着反复追忆和拷问灵魂的执著。

“爸爸的瓯柑园”不仅是儿时的乐园,承载着父爱和女儿的孝心,具有实在的生活经历和回忆细节的填充,同时也常常被青弘提升为精神乐园,伊甸园,乃至本心的象征体,融合着儒释道耶的阅读体验。

“一个弥漫着葳蕤生命的神圣家园

蓬勃的柑枝,供我无拘野性地放肆

那是童年的记忆

那是少小的诗词”

这是一种神秘的追忆。瓯柑种植者之家,瓯柑既是永嘉场副业,普通人家的“粮食”,也是海滨少女嬉戏的乐园,在这里度过的童年、少年时光,清和而明亮,有助于人格的完整发展。

《能看到你自己的地方》写瓯柑园,就将之提升到更高的层面:

“每个人心里,

都有一个瓯柑园,

那是爸爸生命的芝田。

……

有一个神圣的地方,能看到你自己,

像星星一般明亮。”

犹如传统文化中以“本心”“本性”“真如”“道”为形而上本体,以觉、不觉为净、染之别,青弘这些优美、敞亮的句子,很好的表达出“人人心中有仲尼”(王阳明)“人人有个灵骨塔”“灵山只在汝心头”“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的意味。

二、基本题材和内容

其诗歌内容丰富,尤其是咏怀言志之作颇多。

(一)童真童趣、亲情真情

印象最深的,写得饶有趣味的就是她的那些追忆童年、表达童真童趣的作品。

《外婆的谷堆》:“田坎空旷处,是外婆的谷堆。”写谷物饱满,月桂明亮,植物开会,娘娘的膨膨发,招蜂惹蝶。当外婆逝世后,引起深深的怀念之情,写出了童年回忆,那一片纯真。

《妈妈说,你不是个听话的乖小孩 》写出了年少轻狂时期的一段痛,离家远行,后知父母之苦衷,而更为珍惜。

《单车,骑行 》:“这个世界,美好之本,就是伴随他们飞奔。/看着他们的肉胎凡身,如何修炼成神!”父母是重要的引导者,“平凡的人生,就是盖世奇闻!”

《长尾巴丁飞过》:“渺渺星河落九天,万灵应接真无暇。/长川之上,悄悄掠过长尾巴丁,是她!/上天,双臂化成羽;入海,双腿变成长尾巴!”写小蝌蚪一变为青蛙,再变为长尾巴丁,颇有幻变色彩。长尾巴丁是乐清民歌《对鸟》里的鸟,“它的嘴巴红红的,身体蓝灰色,有着长长的尾巴,尾端羽毛洁白无瑕。”(戴柏葱《又见长尾巴丁鸟》,《联谊报》2020年4月18日)我没有见过,不过小青蛙在这里成为哪吒一样“自由飞翔成英侠”,那是童真的幻想力的产物。

《李一源家的月亮躲猫猫》李一源和他的好哥哥,“一个是天上的月儿,一个是可爱的喵喵。”“月儿希望喵喵乖巧如冰雪,/喵喵希望月儿把他放到本心的宫阙。”写相依相偎的可爱兄弟,似乎也有隐秘的寄托。

我很少看到这类保存着童真的成年人的写作。这是一种能量。总是让我想起泰戈尔的《新月集》,用空灵秀丽的语言,描绘了儿童纯净奇特的内心世界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场面,表现了感人至深的骨肉深情。郑振铎序说:“《新月集》也具有这种不可测的魔力。它把我们从怀疑贪望的成人的世界,带到秀嫩天真的儿童的新月之国里去”。泰翁《孩童之道》:

只要孩子愿意,他此刻便可飞上天去。

他所以不离开我们,并不是没有缘故。

他爱把他的头倚在妈妈的胸间,他即使是一刻不见她,也是不行的。

孩子知道各式各样的聪明话,虽然世间的人很少懂得这些话的意义。

他所以永不想说,并不是没有缘故。……

跟《李一源家的月亮躲猫猫》《长尾巴丁飞过》等作品互相对照,可以说,《蛙声》也是中国的《新月集》残篇。

(二)热爱乡土,扎根永场

青弘出自千年永嘉场,是明代进士李阶的后裔。永嘉场在明代文化达到一个高峰,是温州地区的明代文化代表。永嘉场被誉为“罗东渊薮”,出过李阶、王瓒、张璁、王叔果王叔杲等名流。张璁,人称张阁老,更是明史研究绕不过去的大人物,也是温州民间最著名的非遗传说故事的主角。《永嘉场的古宅和门台》写永嘉场是文章和诗歌之海,古宅和门台保留至今,富有地域建筑特色,引起她的追悼感念之情。

由于书画实践,在写故土风物的时候经常融入艺术体验。这是这类诗的一个特点。其次,是经常出现“梦中郎君”的形象。

《蛙声一片饶南塘》写南塘蛙声,以及艺术创作的体验。

《能看到你自己的地方》写瓯柑园和天师岩。

《梅雨潭的绿变得蓝了》写梅雨潭和水墨画体验。“不经意的转身,那人下笔如神。”表达人与物会之感。

《丹枫呦鹿》写“明月弯弯系瓯江。/随梦飘远拨心弦。”诗中又出现一个“孤身逾百战。/此生所爱,梦已远。”的“所爱”对象。

(三)艺术体验、笔墨情趣

《蛙声一片饶南塘》:“浓墨难化,心志难明,但闻蛙声一片/腴媚润姿,垂露悬针,笔墨又飞驰。”蛙声,使心灵沉静,促进艺术创作。

《自家丘㕡最多情》“山是君之山/水是君之水/山水相映,生辉盼顾的你我/一纸笔墨,山峦叠嶂,袅袅烟雾”,写水墨画中的山水,隐藏着一个“君”,这是山水的人格化,作者的艺术创作,就是在与山水对话,这是“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的物我一如之感。

《笔饶春风》思考的是如何“笔饶春风”,如何“百炼钢成绕指柔”,秘诀是守住寂寞孤独,“真积力久则入。”(《荀子·劝学》)“抛开喧哗/醉墨于眼下/笔尖无声/一笔一划无从造假”,不可造假,唯是真心之妙用。于是思接千载,思通万里,“百里惊鸿,苍山白雪/怀古伤今/一念瞬间到达”。

《瓷器上的雀斑》写“瓯窑的心事,向人世娓娓诉说。”虽然残留下来的那些瓯窑,“一斑微瑕,多遭诽议,”她却赞美这点点雀斑之美,有历史的沉淀,有情怀寄托。这是艺术的历史审美意识。

(四)咏怀言志、哲思追问

几乎所有的诗作中都有咏怀言志之句,有时还有哲思。这方面是其主要内容,也是较难解读的地方。

1.本源的探究

有《爸爸的瓯柑园》。已见前述。

又如《欠一个拥抱》,写大罗山、瓯江、瓯柑园,都欠她一个拥抱,温州山水和瓯柑园,都是不朽的诗篇。这是人物合一的感觉。还有那张我深爱的脸、佛祖的圣言、耶稣的受苦,都欠她一个拥抱,可见她要为众生荷担苦难之意。“到底,是谁欠谁一个拥抱,诸般滋味皆在创世纪之前!”这些句子,犹如《金刚经》说“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如如不动,本觉寂而常照。

2.人生的迷思

《巷弄里的邂逅》写感情和理智的矛盾,写身处歧路的迷思。

“立于巷弄,

交织的灵魂,

穿过废墟的裂缝,

一半理智一半叛逆,

转角处,

光明与黑暗两重。”

《状元郎渡江心》写人生困境“岁岁驰奔/寒风扑面/怎渡也渡不过这红尘要津”,不知归乡何处,“夕阳西下/渐渐黄昏/不见归程”。

《不怕天高怕心高》“踏破苍穹,/半世顽冥图逍遥,/执念何时消?”“魂追彼岸 梦绕今朝,/不怕天高怕心高!”知道自己心高,有“执念”,有抱负,因此心累、心苦。这是自我反思之作。

3.志尚和情怀

这部分,是其诗作的重要内容。在这些诗作中情爱意识、济世意识、人生哲思交织在一起。下面细论。

三、志尚和情怀:济世情结和阿尼姆斯原型的交织

荣格认为,人类心理具有雌雄同体现象。在男人内心深处有足够阴柔的女性原型意象,荣格把她叫做“阿尼玛(anima)”;同样,在女人灵魂中也隐藏着属于她们的那个男性原型意象:阿尼姆斯(animus)。女人之所以是女人,是因为她的意识自我认同为女性,而她的阳性的一面变成了无意识,变成了内在的阿尼姆斯意象。并在男人身上投射积极的阿尼姆斯意象,使之成为其理想的情人。

从个人无意识角度来看,青弘有着较明显的济世情结,常与集体无意识阿尼姆斯原型意象杂糅在一起,通过诗歌呈现出来。其用情甚深,使阿尼姆斯原型意象若隐若现。

梦中郎君以少年人的形象出现,是最常见的意象元素。但是要注意的是,这种诗歌有着类似于“无题诗”的结构,不能指实所写的是什么,正如李义山诗歌,是恋情体验、身世之感和政治遭遇,全都杂合在一起。青弘作品中,既有女性常有的恋情追求,还有她的生命抱负以及哲理思考。

《罗浮飞雪》“罗浮梦里,/觉海苦行 与谁并肩?”写罗浮飞雪的奇丽景色下她的灵魂知伴形象。

有时是逆行者。《飞梦似花》写给疫情中逆行者。就像“彼岸的花,灿如云霞,”善行对人们启迪大,“山海震彻,苍穹坠落,白骨生花,暗自心底发芽”。

在《别有所图》这首怪诗中,有一个倾诉的对象。“只想用尽我的一生一世,/治愈你累劫的圣伤。”“拯救于毁灭之际,/挽回你年少的模样。”诗中用到了“别无所图”“别有所图”字样,别有所图,即别无所图,别无所图,即别有所图,在出世入世之中调整心态。这是在别无所图、无为状态下呈现出来的阿尼姆斯形象,较为真实。这个象征体,可以是她的情人,她的理想,她的终极追求。最后,仍要回到“别有所图”,父母的故乡是最为可靠,在这里可以结束苦海。

《驻足松台》写一个梦中的少年,她对话的对象。“难舍的回忆,每一段都是你。/传闻,我是你前世丢失的魂。”诗中用喻新奇,“松台,是他西征的纽扣。一粒扣子,缝合一座城。”地方景物、梦中情人、抱负志向,若即若离,是二而一,增加了文学意味的丰富性。

《做梦也是甜的》比较集中地写她的理想对象。“你的眉目宛如画,曾经,两小无猜惜蒹葭。”“虽近在咫尺却遥隔天涯。”“甘愿为他倾覆天下,空付韶华。”达到最强音。

《瓯居海中的少年》想象奇特,写少年浴火重生,“重整天地定河山”,开创一个崭新的时代。

“瓯居海中的少年,

眉梢悬着亘古的冰川。

尘世浮华再现,

合掌的瞬间,

茫茫环宇全被收回心之故乡。”

又是写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心王主宰一切,心外无法。将恋情感受和哲思情怀结合在一起,提升了作品的思想维度。当然,这种写作,有时也是危险的,有的人在诗中填塞那些哲学词、宗教词汇,不能融化,就流于下乘了。在青弘的这些作品里,多能以心化之,以辞达之。当然也有一些融而不化的地方。

《你若不来,我不忍老去》,先是写自己艺术的追求,接着出现了“圣君”这样的政治符号,相望等待他来“携君赴天下”,表白自己“怎管他众叛亲离、敌满天下”,流露出炽热情感。其实这是一种传统士人“内圣外王”观念的表达。即使作为书画家,也有“玄机暗蕴,寄意诗文书画中”,期待有所作为。实际上,这只是济世情结、阿尼姆斯原型杂糅在一起,通过诗歌呈现出来。可谓执念。

由于这种济世情结和阿尼姆斯原型杂糅在一起,过于炽热,往往灼伤自己。因为常有寂寞、惆怅、悲哀,乃至绝望。

写对自由的向往,但对魂梦中的他念念不忘。《活得没心没肺》“你眼底的苍茫,活得没心没肺,/骨子里摇曳着韶光,神采自飞扬!/……魂梦里,影成双,泪流淌,落地成灰一行行!”

写孤傲。《雁荡,花开》:

“驻于山野泽畔的仙子,依偎在谁的怀抱

一根根线条与雁荡山的繁花交好

肆意蔓延生命的寂寞与孤傲”

写出了一个奇绝的世界,也是精神家园的象征。

写那种惆怅和悲哀。《些许美,一缕飘散》:“茫茫沧海,情深时有还无,何必诠释情为何物?”

写绝望。《罗浮飞雪》:

“罗浮之巅,

旋岚狂风里,

开出一朵血染的红莲,

弹指间,

拨动心弦,

谁能救赎无尽的绝望?”

雪中见红莲,意象奇特,以物喻人,见其追不凡。

青弘《蛙声》平议(图1)

《蛙声》插图

四、艺术特色

现在讨论青弘诗歌特色,或许还为时过早。但是在目前新诗泛滥的诗坛上,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她的作品具有某种与众不同的特质,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那么是什么特质呢?就是前面所说的,情感和形象方面,保留了诗歌的本质,“绚丽多姿的形象中保存着人类最纯真的童真和热烈的追求”。由这个诗歌的最本质界定来解读她的作品,即可知道,哪怕她的技巧能力不如他人,表达力尚显稚嫩,但是却比现在那些“以艰涩之词文其陋”、无病呻吟、故作高深、苍白空洞的诗作,更有可观赏的地方。如能广采博取现代诗艺,则更能够以手写心,创作优秀诗篇。

(一)想象奇特、物我合一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诗歌想象奇特,场面感强,这是一种艺术能力。这种艺术能力,往往跟原始思维结合在一起,物可与我语,我可与天语,达到物我合一的境地,才可自然表露心声。有的诗人硬着头皮来,没有心灵体验,故意要搞出一些奇特的意象,那么,往往是别扭可笑、味同嚼蜡。

想象奇特绚丽。《外婆的谷堆》写月桂明亮,植物在开会,娘娘的蓬蓬发,招蜂惹蝶。《长尾巴丁》写长尾巴丁“上天,双臂化成羽;入海,双腿变成长尾巴”。

场景感很强,如《罗浮飞雪》:“罗浮之巅,/旋岚狂风里,开出一朵血染的红莲”。

《瓯居海中的少年》:“瓯居海中的少年,/眉梢悬着亘古的冰川。”都能让人刹那有感觉。

(二)用喻新奇

《驻足松台》:“松台,是他西征的纽扣。一粒扣子,缝合一座城。”将松台比作“西征的纽扣”。“一粒扣子,缝合一座城”,似是比喻梦中将军护城之功。这方面还有不少,就不一一例举了。

(三)寄托高远

如“爸爸的瓯柑园”被青弘提升到精神乐园,伊甸园,乃至本心的象征体。《欠一个拥抱》“到底,是谁欠谁一个拥抱,诸般滋味皆在创世纪之前!”也颇有深远之意。

在有关咏怀言志的作品,可以看到,这些作品中情爱意识、济世意识、人生哲思交织在一起,已非浅露之语。《瓯居海中的少年》写少年浴火重生,“重整天地定河山”,寄托高远。但仍旧要指出,有的地方表达观念化,略嫌单薄,对现代诗的表达方式吸纳还不足。

(四)语言有张力

有童稚语,有老成语,变化多端。或工整或不工整的对偶句,或排比句,或单行散句,均依据情感变化而变化。或文或白,韵散结合,自由表达,更好地表露心声。有的诗歌押韵,有的邻韵互押,或换韵,也有助于增加语言的韵律感。

写童年追忆,《外婆的谷堆》《妈妈说,你不是个听话的乖小孩》等,则一片童真童趣。

写乡土则饱含深情。“古宅沾染烟火/门台落满尘埃/满地烟草”(《永嘉场的古宅和门台》》),

为明代永嘉场文化招魂。

写艺术体验,则冷静、深思。“抛开喧哗/醉墨于眼下/笔尖无声/一笔一划无从造假”(《笔饶春风》)。

咏怀言志、哲思追问之作,则语言略显复杂多变,其济世情结和阿尼玛斯原型的交织,也给解读增加了难度。

诗艺本高深,学问实无涯,希望青弘在保持“绝假纯真”之心的基础上,博学中外学问和诗艺,挺身文艺领域,创作更好的艺术作品和优美的诗篇。(作者系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青弘《蛙声》平议(图2)

《蛙声》封面

附:诗文集《蛙声》暨作者简介

诗文集《蛙声》由青年诗人、温州市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温州市“龙湾区十大杰出青年”称号获得者青弘著作,南海出版社出版。

《蛙声》主要是围绕着“瓯江山水诗路”展开。这些诗文,讴歌家乡的风物、人文,状写浓浓的乡愁与深深的乡恋。这本“小众”的书,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温州文化、迷恋温州山水、深入温州人文,看到一个别样的“温州山水诗路”,也可以窥见一个当代温州心灵的青春印痕。

青弘《蛙声》平议(图3)

《蛙声》装帧体现了视觉、听觉和诗歌文本的深层互动“ 通过一本书展现了诗意文本所需要的艺术整体性。”国内文化界二十多位专家、学者、批评家纷纷撰写了评论文章,对这本别致的诗集赞许有加。

青弘《蛙声》平议(图4)

青弘,李一了,瓯塑非遗项目传承人、诗人、青年艺术家,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世界民俗研究所研究员。多年来,行走在公益推广非遗之路,系温州二中瓯塑社开创者;2019年于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了国家级非遗“瓯塑”第一本教科书《瓯塑基础教程》;2020年撰写《瓯塑》校本课程;2021年,应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之邀,撰写《瓯塑》体验手册。先后在国内各大博物馆举办多次个人艺术展:2018年龙湾博物馆举行青弘“瓯器”展,编辑发行《青弘瓯器说》;2019年瑞安博物馆举行青弘“重塑”展,编辑发行《一人归》;2021年北京民俗博物馆举行“建党一百周年庆 青弘艺术展”,出版《蛙声》诗文集。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曾多次追踪专题采访。

书籍购买链接(请扫码购买)


青弘《蛙声》平议(图5)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Duty Editor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