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策展人李媛媛:有关非遗策展工作的思考

来源:中华文化旅游网        发布时间:2021-05-28 11:04   

  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根基在于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实践。从历史走来,非遗在历代人们生活中都引领过潮流和时尚。伴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物质需求极大丰富,特别是工业化的不断推进,机器化大生产的蓬勃发展,使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发展,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亟需细分分工。以传承保护为基础、以品牌为引领、以模式创新为方式、以产业发展为永续动能,以非遗展示传播为窗口,建立立体的非遗保护、传承、发展体系刻不容缓。

  随着民众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依托非遗保护工作在新时期的实际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传播需要引入专业策展机制,探索非遗展示传播的新方向。

  非遗策展基本理念再思考

  非遗展,展什么?在进行非遗策展之前,需要正确理解展览主体。展览需要“展品”,“品”在非遗展中,就仅仅是“物品”吗?非遗展,故名思义,展示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从定义中不难看出,“实物”不是非遗展的全部。正确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性,是进行非遗策展工作的关键。在对“实物”进行展示的同时,更要重视“非物质性”。

非遗策展人李媛媛:有关非遗策展工作的思考(图1)

宁波海曙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非遗策展,是什么?非遗策展,实际上是进行人与人的连接,是传承人与民众的一次隔空握手。非遗策展是将传承人的知识、理念和审美,经由链接与转译,传达给民众,让非遗更好的经由时空,从历史面向未来。可以说,非遗策展,本质是挖掘非遗中蕴含的美。这里的美,既是形式美,也是材料美、工艺美、内涵美。

  非遗策展,给谁看?非遗展属于谁,或者说非遗展给谁看,我认为是人民。因此策展时,考虑更多的不是有什么,而是人民需要什么。非遗展除了在博览馆、展览馆、艺术馆、美术馆、博物馆等专业场所进行展示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深入人民中去,在公共文化空间、社区公共空间(广场、活动中心、楼宇公共空间,甚⾄餐厅、市场、电梯厅)进行展示,让非遗深入民众生活的时时处处。拓展非遗展示空间,打通非遗的“最后一公里”。

  非遗策展人是谁?非遗策展,需要引入专业的非遗策展人。“策展人”一词源于英文“curator”。近20年来,策展人这一职业在中国艺术领域得到快速发展。同样,非遗展示传播也需要专门人才。非遗策展人,更像一名翻译官,连接非遗与民众,连接传统与当代。作为一名非遗策展人,需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必备的策展经验和开阔的视野。除了必备的非遗学术素养外,作为一名非遗策展人,应该具有美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传播学、心理学、材料学、建筑学等学科的知识储备。同时,非遗策展人需要从文化资源挖掘(田野考察)、主题策展、审美提升、整合营销等角度,依托策展人传播学研究、非遗研究、文化产业研究的学术背景,从理论建设到策展实践,全方位的通过审美的角度,让非遗及其相关场景重回人们的美好生活。

  非遗展的分类及策展重点

  非遗种类繁多、事项多样,在策展时需要依托不同的分类进行。按展览性质分:非遗博览会、非遗展览会;非遗艺术展;非遗跨界(融合)展;非遗艺术商业展;非遗社区展。

非遗策展人李媛媛:有关非遗策展工作的思考(图2)

浙江之心·水墨金华展

  非遗博览会、展览会。⼀般情况下,会在展览馆、博览馆举办。策展时,重视全面性、主题性、整体性、思想性,体现展览高度,策展时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的社会教育功能、突出非遗产品的产业价值,促进文化消费。

  非遗艺术展、非遗跨界展。⼀般情况下,会在艺术馆、美术馆、博物馆举办,重视审美性、跨界性、实验性、突破性,策展时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的审美功能。

  非遗艺术商业跨界展。⼀般情况下,会在公共文化空间、商业空间、融合空间举办,重视艺术性、当代性、商业性,策展时兼顾非遗的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

  按展览时长分:临展;常设展。临展,突出话题性,突出与当下的横向联系;常设展,突出主题性,突出与历史的纵向联系。

  按主题分:专项特展;综合展。专项展,按照非遗门类或者某种材质进行策展突出共性与个性;综合展,根据策展主题进行策展,突出价值与思考。

  非遗策展的创新探索

  展示创新。根据非遗项目的分类不同,制定不同的展示方式。充分调动人的五维感官——视、听、嗅、味、触。数字化展示与实物展示或现场展演相结合:民间文学、传统戏剧、曲艺、传统舞蹈、民俗、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等。场景化展示: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等。现场体验或品尝: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等。

非遗策展人李媛媛:有关非遗策展工作的思考(图3)

衢州-中国立春文化展示和体验中心

  技术创新。进入5G时代,技术发展日新月异。VR、AR、全息、投影、3D、智能雷达定位系统、多媒体交互系统……这些技术广泛运用与非遗展之中。而为了技术而技术的现象屡见不鲜,技术应该为策展的主题、内容、视觉呈现服务。技术运用,主题先行,技术与艺术不是割裂的,应该是有机融合的整体。技术不是单一使用,而是根据策展意图,通过系统融合组合使用。当然技术的运用不仅仅在策展层面,还应该运用在非遗展的传播过程中。重视展览的线上线下结合,运用5G+VR的技术手段,让民众足不出户,也可以沉浸式地、身临其境地、便捷地感受展览现场。

  材料创新。非遗展应该根据不同的策展主题、不同的艺术效果,灵活的选择材料。除传统材料之外,用当代艺术表现手法,结合当代艺术、后现代主义表现手段,善用镜面、不锈钢、亚克力等材质,运用多媒体技术,打破传统非遗展陈范式,以沉浸式、多媒体融合、五维感官联动等⽅式,将传统技艺与未来展陈材料相结合。从场景出发,激发民众对于非遗的新理解、新认知。当然,在材料选择时,应该更多地注重环保(多用可重复利用的材料、少用⼀次性材料;多用钢、亚克力等材料、少用木材)、同时应该重视防火(使用防火材料)。

  非遗展示助力文旅融合、乡村振兴

  文化活态、旅游活化、产业活力——非遗正在深刻影响着文化、旅游、乡村、商业的新未来。非遗展示恰是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多样化体验方式。除了静态展陈之外,作为非遗展览(展馆)应更多注入活态内容,如现场体验、现场展演、现场品尝等。多样化销售模式。在展览基础上,针对不同非遗作品、展品、产品,提供线下直接销售、展厅二维码销售、直播销售、拍卖等多样化的销售模式。扩展展示边界。除针对非遗本体进行展示外,同时针对非遗在历史上产生、传承、发展的原生环境进行展示,从文化地理、历史渊源、永续传承、当下存续、未来展望等多维度进行展示,同时将非遗项目与本地文旅资源,乡村旅游、乡村产业相结合,让非遗展示成为连接本地文旅资源、乡村资源的导览。

  展览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在展览中,需要特别重视知识产权的问题。知识产权主要体现在:展品的归属,文字、图片、动画、音视频资料的原创性,展览中使用字体、标识的版权。(作者系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国际文化贸易服务中心副主任,北京博物馆学会展览推介交流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Duty Editor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