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来源:贵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1-05-08 14:47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陆青剑

贵州是红军长征途经的重要省份,是红军休养生息和发展壮大之地,是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之地。1934年9月至1936年4月,红六军团,中央红军,红二、红六军团长征先后转战贵州,前后时间近2年,足迹遍及全省60多个县(市、区)。

红色文化串起旅游新航道。贵州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素有“公园省”之美誉。随着贵州全域旅游井喷式发展,我省紧紧抓住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党中央要求,以“将长征文化打造成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为目标,打造贯通全省的以“一核一线两翼多点”为基本框架的整体布局,以突出长征“征程”特点、“以线串点扩面”为基本方略,着力建设“管控保护区”“主题展示区”“文旅融合区”“传统利用区”四类主体功能区。充分整合贵州的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以及自然生态资源,实现文旅融合发展。

旅游植入红色基因

不管是今年春节期间还是去年国庆中秋长假,我省多个红色旅游景区呈现出游客暴涨的态势。各景区相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游客在接受红色教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承红色基因。令人欣喜的是,在红色旅游的队伍中,“80后”“90后”占比提升至4成,报团出游者平均年龄由2019年的31岁下降到2020年的27岁。

作为贵州的红色旅游重地,遵义近几年来的红色旅游状态一直高昂挺拔,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涌向遵义多个红色旅游区。游客通过观看陈列馆展示的大量文物、珍贵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珍贵实物等,感受到红军长征历程。在多个场馆当中,数遵义会议纪念馆400万人次以上年接待观众量的规模最为“壮观”,而遵义接待人次超过百万的红色旅游区,还有娄山关、苟坝、习水土城、四渡赤水纪念馆等景区。

摆脱传统观览模式,为游客提供既有趣味性又有深刻内涵的项目,融合富有现代休闲气息的旅游元素,是一些红色旅游景区的创新之举。如侧重于沉浸式体验的四渡赤水实景实战体验园,在去年国庆假期和今年春节期间就大放异彩。该景区以四渡赤水战役为故事背景,拆分出若干真实历史剧情,由游客抽取随机角色卡,高度还原1935年真枪实弹的真实场景,丰富了游客的参与体验。而《娄山关大捷》实景演出,则用活态的形式把曾经的历史场面还原在游客面前,强化了游客的战争感受。

遵义红色旅游资源富集,目前拥有单体资源299个,红色旅游景区16个,占贵州省红色旅游景区的三分之一。遵义以此为依托,进一步创新红色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将红色与绿色相结合,扩展红色旅游新体验。6个4A级红色旅游景区、3个3A级红色旅游景区,构成了遵义红色旅游的壮阔版图,全面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

“红旅”联姻彰显魅力

贵州不仅是红色文化资源富集的省份,还是红军长征途中活动时间最长、活动区域最广、发生重大事件最多的省份之一。红军长征在贵州经过的61个县,涉及全省9个市(州、地),占全省88个县(市、区)的三分之二以上,留下长征不可移动文物75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8处)。曾经的峥嵘岁月,在黔山贵水间化为各具特色、秉异凸显的红色记忆,并转化为文化资源,与旅游业深度联姻。

拥有如此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贵州旅游业发展如何布局?2018年制定的《贵州省红色旅游发展实施方案》,描绘出一幅灿烂的图景:通过推进一批红色旅游景区建设、联通一批红色旅游线路等方式,努力把贵州打造成中国红色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其中,以“遵义会议”“四渡赤水”为代表的黔北红色文化区,以“黎平会议”“木黄会师”为代表的黔东长征文化区,以“息烽集中营”“王若飞故居”为代表的黔中红色革命旅游区,以“乌蒙山回旋战”“盘县会议”为代表的黔西红色文化旅游区的打造,将使诸多红色景点焕彩重生。

棋子落下,步伐跟上。贵州文旅部门于2020年4月在黎平举办的“重走长征路共赴春之约”2020年重走长征路启动活动上,首次推出以长征文化遗产为核心的10条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这些线路包括:爽游贵阳 重温红色文化之旅;醉美遵义 红色经典之旅;“遵”寻初心,“我的青春正当红”研游之旅;红色圣地,“韧性”骑行之旅;六盘水“三线”“三变”红色之旅;风情黔东南,红色传承之旅;不忘初心,伟大转折之旅;黔南州“忆峥嵘”红色之旅;黔东门户,丹砂之恋红色之旅;重走长征路,深度体验游。这10条线路,有着具体的指向,为红色旅游提供更为明确的出行参考。而目前正在推进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将与全国红色旅游线路连成一个整体,既为建设文化强省增添分值,更为打造旅游大省破题出彩。

2020年12月出台的《关于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旅游产业化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的意见》,“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带”成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同时,构建遵义“长征文化+研学培训+茶酒文化”也成为必选课题。

快步发展紧贴民生

“红色旅游+”的发展模式,始终是贵州旅游快步前行的一个引擎。引擎作用之下,地方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

习水县是四渡赤水的发轫地和主战场,2006年9月,该县在土城古镇建设了四渡赤水纪念馆、土城女红军纪念馆、青杠坡战斗遗址等红色文化景点。这些景点的兴起,拉动了来土城参观、学习、培训的全国各地的游客。习水土城群众依托红色景点,积极与旅游产业对接,走出了一条以旅兴业的路子。

一直在外务工的土城镇群峰村村民陈云富一年只能挣五六万元,他见家乡的红色旅游风生水起,便返乡创业饲养习水麻羊,然后把麻羊卖到土城镇,一年就能挣10万元左右。经营芍汤圆的徐光梅一家精心制作售卖芍汤圆,年收入30万元以上。“红色旅游+”的积极探索,让土城这个革命老区的脱贫攻坚迸发出澎湃力量。

贵阳市开阳县通过深挖红色旅游资源“富矿”,强化红色教育,发挥红色文化与生态资源的叠加效应,从而实现“红色旅游+生态休闲+消费体验”的无缝衔接,给游客完全不同的旅游体验,当地群众的收入由此出现新的拐点。

红二、六军团与红六师曾在江口县磨湾村会师,江口县以此为发力点,通过打造“百里红色旅游文化长廊”,把过去零散的景点整合为旅游品牌线路,丰富了红色文化内容,增强了红色景区吸引力。2019年,江口红色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1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7亿元。

贵州红色旅游闻名遐迩,在“明星”云集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中,贵州省有8处景区榜上有名,足见贵州红色旅游资源的丰富和深厚。当下千帆竞发,长征精神转化成生产力效应,在黔山贵水之间不断彰显、不断发酵,新的态势正在形成。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Duty Editor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