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玺:吹响叙写新时代乡土巨变的号角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20-07-31 21:35   

  ●陈玺

  我们这代人的生命记忆,始于改革开放前期,见证了改革开放的过程,对于这期间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着切身体会。作为生命个体,我们感到很自豪,也十分珍视这个伟大时代赋予我们的生命体验。几千年的农耕文明,随着壮阔的文明演进而变迁,我们这代人有幸搭上了改革开放的巨轮,我们的生命印记是独特的。我有通过文学呈现时代样貌和生命感悟的冲动,因为我们是参与者、见证者和思考者。

陈玺:吹响叙写新时代乡土巨变的号角(图1)

  这些年,我写了三部乡土题材的长篇小说。第一部是《一抹沧桑》,刊发于《中国作家》,上下册由作家出版社出版,78万字,比较厚重。从时间的跨度来讲,描述是渭北农村百年的沧桑史。起点在清朝末年,通过倒序的方式,最后终止于中国全面取消农业税的时间界点。这部小说塑造了一个叫槐树寨的村子农民的群雕像。第二部是《塬上童年》,刊发于《中国作家》,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发行。作品从懵懂少年的视角,叙写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渭北塬上一群孩子的故事。第三部是《破茧》(暂定名),计划在《十月》上刊发。这部小说展现了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到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人们都感觉到中国社会处于巨变前期整个社会的奋进。这部长篇写的是渭北塬上的高中生活。今天,人们生活变得富足了。从人的精神状态来讲,生命个体不光需要衣食住行,还要讲理想信念。那个年代的中学生,那种对国家改革开放,个人能够有所建树,将个人的奋斗跟国家的振兴结合起来的期盼,是浓烈而真挚的。把个体的诉求跟家国命运汇集起来,成了他们那一代人生命澎湃的动力。这三部长篇构成了我书写渭北塬上故土的三部曲,算是故乡对我的馈赠,在岭南生活了三十多年后,我对魂牵梦萦的故土依然抱有一种情感上的皈依感。

  随着乡土长篇情结的延展,我先后在《中国作家》《十月》《北京文学》和《作家》等杂志上,刊发了一系列乡土题材的中短篇小说,有的被《小说选刊》转载。人就像台电脑,童年故乡成了人们的初始操作系统。伟大的社会变革又在不断地更新着我们的认知,杂糅和发酵着时代认知的汁液,又在重新洗涤着我们的故土情怀。我在反思总结自己乡土题材创作经历的同时,有了开悟和启示。我生活的东莞聚集着百千万外来务工人员,这些人远离故土,许多人在这块热土上梦想成真,成家立业。东莞成了他们下一代记忆中的故乡。父辈絮叨的老家,反而成了一个符号。东莞本地人的故乡,则隐没于都市林立的高楼中。这方火热的水土,像个巨大的涡轮,熙攘的人流中,每个人故乡的图景都不断经历重构,在这个过程中,上演着人世间一幕幕的冷暖悲喜。

  这次全省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会议吹响了叙写新时代乡土巨变的号角。东莞的乡土写作,既是本土的,也是全域的,更能展现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共融互鉴。

  (陈玺,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Duty Editor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