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为弘扬美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米脂县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竞赛在米脂举办。
本次比赛组织了米脂县各街镇的能人巧匠,汇聚一堂,切磋技艺,展示干炉和杂面制作的工艺流程和制作手法,展现制作艺人的风采,进一步提升当地传统技艺,大力弘扬米脂特色美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干炉是米脂有名的小吃,其色泽金黄,状若小鼓,闻之麦香十足,食之酥脆爽口,麦香甘醇,是米脂人日常出行、走亲访友携带的食物和礼品,在米脂有“干炉红点点,爱的小孩眨眼眼”民谚。
比赛现场,打干炉的选手们娴熟地和面、醒面、揉面,再以面剂包一撮加了盐的干面粉,将面团置于模子上,用手反复压制成形,然后放在铁鏊子上,待基本定型后搁进鏊子下的炉膛内烤熟。浓浓的麦香气吸引了大批游客驻足观看品尝拍照。
评委们通过选手们的制作方式、制作手法以及干炉的品相、口感等进行打分。最终米脂县银州街道办、郭兴庄镇、沙家店镇、杨家沟镇获得了优秀组织奖,王帅、高海红等7人荣获优秀传承奖,吴波、魏盼盼、赵义刚等9人荣获优秀技艺奖。
杂面,是陕北的特色美食,它的原料主要是小麦、豌豆。
擀杂面的选手们个个拿出看家本领,和面、揉面、醒面,每一步都极其讲究,在最终的擀面环节,选手们手持擀面杖,不一会功夫将醒好的面团擀的薄如蝉翼,并用刀切成面条,甩开下锅,捞出面条,加一勺酸汤,热气腾腾的碗中散发出诱人的豆香气。
评委们通过选手们和面、揉面、擀面、切面的手法,辨别技艺的高低,从品尝杂面的口感后,决定胜负。最终,高海艳、李宏、姜文茹等8人获得优秀传承奖,李润霞、申海海、乔宁宁等12人获得优秀技艺奖。
“通过这次比赛,让我们有了展示自己的平台,同时也让更多的人见识了擀杂面技术,欢迎全国各地的朋友来米脂品尝我们的杂面。”参赛者李宏说。
据悉,米脂县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竞赛是“谷子熟了”——米脂县首届乡村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之一。本次活动共吸引了36名非遗手艺人参与,为了深度支持非遗项目,鼓励产业做大做强,主办方还对参加本次活动有创业意向的参赛者发放了就业创业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