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2日下午,2025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在北京中轴线重要地标——正阳门箭楼落下帷幕。大赛在北京市文物局、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指导下。由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联合主办。

作为北京中轴线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举办的首届大赛,本届赛事以“聚焦中轴文脉,推动创新传承”为主题,自6月14日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启动以来,历时近五个月,共征集国内外参赛作品5000余件,参与人次突破10万,覆盖人群近60万,已成为中轴线文化遗产价值传播与公众参与的重要平台,在申遗成功后再立新功。

大赛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于平在大赛总结报告中指出:以申遗成功一周年为契机,大赛从“助力申遗”转变为“遗产创新利用”,以“新起点、新定位”为核心,聚焦文化价值传播与创新转化。

六大赛道精彩纷呈,文科相融青春承古
本届大赛设立短视频、微短剧、平面设计、乐动中轴、科技中轴、使者达人六大赛道,从视觉传播、艺术创作、科技赋能、青少年传承等维度阐释中轴线文化内涵。“达人使者”赛道聚焦全年龄段文化传播者,涌现出一批优秀年少的中轴线推广达人;“视觉中轴”赛道通过短视频、微短剧、平面设计,以青春化、艺术化语言重构中轴线叙事;“科技中轴”赛道突出三维码、数字孪生、AI生成等前沿技术在中轴线保护与展示中的创新应用;“乐动中轴”赛道汇聚青少年音乐创作,以现代旋律演绎中轴历史底蕴。活动现场京兆三维码(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三维码视觉识别技术,为60余件获奖作品量身打造专属三维码作品墙——每个三维码都完整承载了选手信息、作品内容及创作初心,让文化创意与科技力量精彩交融。


社会力量协同助力,共建中轴保护格局
为表彰社会各界对大赛的持续支持,组委会向京兆三维码(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东方嘉诚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颁发“最佳贡献奖”,并向六家赛道承办单位授予“最佳组织奖”,包括: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时间、开域数科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首开文投(北京)新文化有限公司、北京龙茂博物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城市学院艺术设计学部、北京近人国际教育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上述单位在赛事组织、技术支持和资源整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共同构建中轴线保护传承的社会化参与体系。


青少年接力传承,赛事成果持续转化
本届大赛特别注重青少年群体的参与。“使者达人赛道”报名覆盖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超三万人参与报名及宣传事宜,征集到上千个涵盖演讲、才艺、非遗展示、提案等多种形式的作品。该赛道注重实践调研与跨学科融合,如学校组织学生走进景山公园等中轴线遗产点,开展项目式学习。所评选出的11名“文化传播小使者”与5支优秀团队,展现出年轻一代对中轴线文化的深度理解与创新诠释。此外,在短视频、平面设计、音乐创作等赛道中,青少年参赛者比例显著提升,体现出大赛在推动“感知—守护—传承”文化梯队建设方面的成效。


与此同时,大赛持续推进成果转化机制建设,推动优秀作品广泛传播,并拓展平台展播与衍生开发,真正实现“从赛事到传播、从创意到应用”的生态闭环。


从申遗成功到创新传承,中轴线焕发时代新彩
2024年7月,北京中轴线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标志着中轴线保护与传承工作进入全新阶段。2025年大赛作为申遗成功后的首届赛事,不仅延续了前四届的公众参与基础,更在内容深度、传播广度与创新力度上实现全面提升,成为推动中轴线“活起来”“传下去”的重要载体。

自2021年创办以来,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累计吸引56万人次参与,辐射人群超百万,征集作品逾20万件,已成为推动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利用的重要平台。本届大赛在申遗成功的新起点上,进一步深化公众参与,推动创新转化,为落实《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注入实践动力。大赛将致力于推动创新成果与教育、旅游、文创等产业的深度融合,让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会员投稿
手机版
| 文讯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