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之境——2025当代青年艺术家学术邀请展圆满落幕

来源:中华文化旅游网        发布时间:2025-10-12 14:48   

9月29日,由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和创荣艺术时代中心共同主办的“共生之境--2025当代青年艺术家学术邀请展”在中国传媒大学圆满落幕。此次展览的学术指导由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院长李怀亮教授担任。同期举办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新时代中国画创作”学术论坛汇聚众多艺术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与青年才俊,共同探讨中国画在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与创新路径。

共生之境——2025当代青年艺术家学术邀请展圆满落幕(图1)

共生之境——2025当代青年艺术家学术邀请展圆满落幕(图2)

李怀亮院长在9月21日的开幕式致辞中强调说,在全球化进程日益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成为主流的时代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与深厚的哲学基础。中国艺术,特别是中国画,正面临着如何在坚守本土文化根脉的同时,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课题。为回应这一时代召唤,“共生之境--2025当代青年艺术家学术邀请展”旨在通过聚焦具有学术深度、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优秀青年艺术家,通过他们的作品,探讨艺术如何诠释“共生”理念,展现不同文化、物种、媒介乃至观念之间的和谐共存与对话。

共生之境——2025当代青年艺术家学术邀请展圆满落幕(图3)

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院长李怀亮致辞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王文渊处长在致辞中指出,我校非常重视国际合作与跨文化交流,特别是通过教育和多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来推进各国之间的文明互鉴和交流沟通,此次展览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新视角,汇聚当代青年艺术家,以文明交流互鉴为核心,用文化凝聚全球智慧,用艺术实践国际传播,对推进构建共同理念和国际学术共识,推动我校服务国家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共生之境——2025当代青年艺术家学术邀请展圆满落幕(图4)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王文渊致辞

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郝孝飞作为参展艺术家代表,对展览主题构思、作品甄选逻辑、展览亮点进行了详细解读。他强调,“向世界传递中华文化自信,是我们传统文化工作者的责任”。本次展览以“多元共生、和而不同”为主题,展出来自全国10位优秀青年艺术家的22件作品,诠释了命运与共的深远意蕴,不仅为探索中国画的当代发展路径提供了思路,也为全球多元文明搭建起沟通情感、凝聚共识的桥梁。

共生之境——2025当代青年艺术家学术邀请展圆满落幕(图5)

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郝孝飞发言

本次展览在我校口述历史中心三楼书画馆展出。展出的作品笔墨交融、意象共生,展现了不同文化、物种、媒介乃至观念之间的和谐共存与对话,隐喻周边国家命运相连、文化互鉴的深层共鸣,吸引海内外专家朋友和全校师生的驻足欣赏和流连忘返。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江苏省国画院专业画家、教授博导刘佳,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副院长曾三凯、苏睿,中国艺术研究院一级美术师、博士生导师阴澍雨,浙江画院副院长、浙江美协主席团成员余宏达,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李宽、博导姚瑞江,中国美术报运营总监、副社长李回源等数十位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和专家;美国圣彼得大学校长休伯特・贝尼特斯,巴基斯坦政府国家遗产与文化部国家语言推广司总干事萨利姆・马扎尔,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董事长许庆琦,马来西亚拉曼大学敦陈桢禄社会与政策研究所所长陈亿文及代表团同事,韩国国立仁川大学中国学术院院长、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主任安智颖,斯里兰卡科伦坡大学传播系主任、人类命运共同体斯里兰卡研究中心主任苏加斯·马欣达·塞纳拉特,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中文教授古京・伊利亚,人类命运共同体巴基斯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哈立德·泰穆尔·阿克拉姆等来自海外的专家学者参加开幕式并观看了展览。为期九天的展览受到了学校师生的欢迎。

共生之境——2025当代青年艺术家学术邀请展圆满落幕(图6)

美国圣彼得大学校长休伯特・贝尼特斯与李怀亮院长观展

共生之境——2025当代青年艺术家学术邀请展圆满落幕(图7)

韩国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主任安智颖与王文渊处长观展

共生之境——2025当代青年艺术家学术邀请展圆满落幕(图8)

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中文教授古京・伊利亚与艺术家交流

共生之境——2025当代青年艺术家学术邀请展圆满落幕(图9)

人类命运共同体斯里兰卡研究中心主任苏加斯·马欣达·塞纳拉特观展

共生之境——2025当代青年艺术家学术邀请展圆满落幕(图10)

马来西亚拉曼大学代表团观展

共生之境——2025当代青年艺术家学术邀请展圆满落幕(图11)

共生之境——2025当代青年艺术家学术邀请展圆满落幕(图12)

现场的部分参展作品

(责任编辑:钧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