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和贫困不能同行 河南嵩县以“全域旅游”撬动“全域脱贫”

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        发布时间:2017-12-30 15:59   

 美丽和贫困不能同行 河南嵩县以“全域旅游”撬动“全域脱贫”(图1)

 

车村镇天桥沟村 

 

 寒冬时节,往年门可罗雀的嵩县天桥沟村突然人声鼎沸。村南头山坡上的白云小镇滑雪场开业,带“火”了农家宾馆。村民陈志勇乐开了花:家门口端起“金饭碗”,再也不用外出做苦力了!

 

向北百公里外的石场村,贫困户柴雪钢家的5万元免息贷款马上到账,他准备在自家的搬迁房屋顶上加盖一层。“俺村是3A级景区,住不了的房间做农家乐,1年就能回本。”

 

天桥沟向南20多公里的下寺村,20多名村民正在进行礼仪培训,重金打造的10多间民宿元旦后将陆续迎客,住在土房子里的贫困户摇身一变成了“房东”。

 

……

 

四季有绿,三季有花,两季有果,一年有景。

 

十九大报告提出: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河南四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九山半岭半分川”的旅游资源大县,嵩县正在逐渐摆脱守着“金饭碗”要饭吃的尴尬。

 

不能让美丽和贫困同行!嵩县人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推进精准扶贫,调动社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走出了一条从“扶贫”到“富民”、从“贫困村落”到“美丽乡村”、从“全域旅游”到“全域脱贫”的特色发展之路。

 

2017年,嵩县全县接待游客1163.3万人次,实现综合收益40.5亿元,旅游业收入占农民家庭收入的比例达68%,全县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8.3万人减少到2017年年底的4.3万人。旅游产业已经挑起嵩县脱贫攻坚的“大梁”。

 

“龙头带动” 依托核心景区延伸旅游产业链

 

洛阳人吴栓娃要回嵩县老家看亲戚。临走时,老伴包下几件旧衣服,念叨着“老家穷,乡亲们兴许用的上。”车到站,吴栓娃睁眼一瞧,又闭上了。“俺要到天桥沟,你咋停景区了,这还不到嘞。”

 

“这就是天桥沟,你下车看看。”司机说。吴栓娃不信,窗外风景优美、农家乐连片,穷山沟哪去了?同车的乘客大笑:你多久没回来了?天桥沟现在叫白云小镇,是3A级景区呢!

 

穷山沟咋就变景区了?吴栓娃有点懵,天桥沟的乡亲们一开始也不敢想。

 

天桥沟村地处伏牛山腹地的嵩县车村镇,环绕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群。“地在墙上挂,旱涝都害怕。”全村1130人,2014年建档立卡,光贫困人口都369人。

 

穷则思变,但这里的乡亲们起初不想改变。河南省旅游局驻村第一书记陈占元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西有5A级景区白云山,东有4A级景区木札岭,310国道穿村而过,咱天桥沟凭啥发展不起来?

 

2015年,村里依托白云山景区,引进自驾旅游营地项目,建起滑雪场。本着“同等条件下贫困户优先的原则”,安排当地贫困人员搞建设、跑运输,贫困户创收54万。

 

“天桥沟的冬天啥时候也没这么热闹过!”陈志勇说,以前一年挣不了一万元,现在年收入十几万,农家宾馆入住率从不到20%提高到90%,村民收入大幅提高。

 

尝到“甜头”,村民们心思活络起来。岭后、古路沟几个长期落后的村民小组,纷纷要求发展旅游。陈占元趁机开始整治全村环境。

 

人心齐,泰山移。村里有条沟,以往垃圾成堆,污水横流。八九十号人“打白条”记工分干了一年多,一条美丽的“白云花谷”出现在游人眼前。开发企业感叹:“仅支付工钱,600万元都不够,天桥沟人了不起!”

 

昔日脏乱差的穷山沟慢慢绽放出美丽的笑容。四公里长的“白云花谷”绿树成荫,小溪潺潺,常有骑友穿梭其中。道路两旁,一座座农家小院竹篱疏疏,鸡犬相闻。2017年年初,天桥沟白云小镇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输血”变“造血”,脱贫不拉下一个人。村支书吴海川说,发展旅游不能只富大户,村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贫困户农舍、林地、苗圃等作价参股,农民变股东,终身受益。合作社收益壮大集体经济,不仅兑现了工分,还能持续保障村民增收。

 

2015年年底,天桥沟实现整村脱贫。如今,自驾游营地二期工程、精品民宿、美食街区提升、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如火如荼,小山村要打造4A级乡村旅游示范区。

 

虽是国家级贫困县,但嵩县旅游资源丰富,境内大小景区20余个。近几年,在景区带动下,附近群众吃上了“旅游饭”。目前,在白云山、木札岭等景区直接就业的村民有500多人,带动农家宾馆近千家,解决就业1万余人,其中近1/3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p#副标题#e#

美丽和贫困不能同行 河南嵩县以“全域旅游”撬动“全域脱贫”(图2)

 

白云山玉皇顶日出

 

“自力更生” 偏僻山村因地制宜实现资源“变现”

 

自嵩县县城东行,绕陆浑,过饭坡,穿九店。一小时车程后,“风吹石头跑,地上只长草”的“荒蛮”之地映入眼帘。

 

村落依山而建。石房石屋,家家比邻而居;石院石墙,户户随形而就。

 

这里以前叫石场村,游客渐渐增多,遂更名为“石头部落”。一条新修的水泥路自东向西穿村而过,逶迤蛇行。

 

168岁的皂角树,300岁的国槐,建于清朝咸丰年间的保安楼……这里的一切都有故事。在战乱年代,保安楼经历过枪林弹雨,至今还保留着弹痕。

 

虽然没有天桥沟村的“命好”,但石场村依靠“天赋异禀”,结合自身独特的石头文化,也实现了华丽转身。

 

“以前咱村太穷了,姑娘们都不愿意嫁到这里。现在石头村成了旅游区,这不起眼的石头村、石头房、石头巷却成了游客眼里的‘稀罕物’。春节长假,每天都能接待七八千名游客呢!”村主任李红立说。

 

从扒火车、背麻包、住窑洞、要饭吃,全国各地四处采摘皂角刺,到收破烂、卖小货,勤奋吃苦的石场村人几十年来一直想“翻身”,但外迁户越来越多,光景一年不如一年。

 

发展乡村旅游的春风吹醒了这个古村落。特别是从2016年下半年以来,当地政府筹措资金5600多万元,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对石头部落进行建设提升。石场村从一个贫困村逐步发展成为现在的美丽乡村、国家3A级景区。

 

回迁户多了,返乡潮兴起。贫困户柴雪钢之前四处卖小货,辛苦一年的收成不如干一个月农家乐。得知5万元免息贷款马上到账,他准备在自家的搬迁房屋顶上加盖一层,“俺村是3A景区,1年就能回本。”

 

“土鸡蛋3元一个,2元净利润。村民随便采摘点菌子、中草药都能卖钱。”嵩县住建局派驻石场村的扶贫干部王亚楼说,通过旅游带动,真正实现了人人有活干、户户能增收,就是没有劳动能力的“兜底户”,也能依靠光伏发电每年固定收益8000元。

 

再修一条宽7米、长12公里的公路,再打一眼330米的深井……石头部落的村民谋划的不仅仅是脱贫。

 

打小很少进城的嵩县黄庄乡三合村人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家的破房子成了旅馆,家门口的绿水青山吸引了无数学生来此画画。1年多的时间,穷山沟变成了远近闻名的伏牛山写生基地。

 

这一切得感谢从这大山里走出的“娃子”冯亚珂。

 

“这里有山、有水、有梯田、有民居,是一个男耕女织、炊烟袅袅、恬静自然、田园诗画的小山村,非常适宜做写生基地。” 2015年10月,美术专业毕业生冯亚珂多方筹资120万元,将自家住房改建成四层可接待210人规模的写生宾馆, 当年就入住1500人。

 

一条崭新的脱贫致富之路初具雏形。

 

黄庄乡党委副书记夏萌介绍,2016年乡里成立了工作组,创建写生基地,复建豆腐坊、织布坊、石磨坊等传统手工作坊,新建改造25户农家宾馆,日接待能力达到600人。精心打造后的手绘小镇,目前已初具规模,不仅能吸引美术写生,更能带动乡村旅游。

 

“全村日接待600人,再加上超市、特色小吃、娱乐等附加消费,日营业额8万元左右,一年下来全村群众实现增收1200万元。” 冯亚珂说,如果持续推进写生基地建设,三合村不仅可以摘掉贫困帽,还能迈进小康村、富裕村行列。

 

#p#副标题#e#

美丽和贫困不能同行 河南嵩县以“全域旅游”撬动“全域脱贫”(图3)

 

白云小镇滑雪场 

 

“各具特色” 全域旅游带动全域脱贫

 

从原始金矿到一件精美的黄金饰品,经历了多少道工序?围绕“黄金是怎样炼成的”,嵩县大章镇独辟蹊径,围绕“工业+旅游”全力打造洛阳市首条黄金工业旅游精品路线。

 

白河镇,依托千年银杏林打造银杏小镇。

 

库区乡老樊店村,挖掘渔村文化打造“鱼宴一条街”。

 

旧县镇突出花卉苗木培育、乡村休闲旅游,打造富有地域风情的滨河古镇。

 

……

 

“一镇一业,一镇一品,一镇一景”,5A嵩县,全域旅游。

 

以“572510工程”为载体,近几年,嵩县县域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提速:每年打造5个特色小镇,三年覆盖全县16个乡镇;提升7条精品线路;围绕7条精品线路,按照“1+X”村镇布局(即一个中心镇辐射若干个示范村),建设25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10个沟域经济示范区。

 

城镇化+旅游,只是嵩县全域旅游大概念的一环。

 

嵩县县委书记徐新介绍,实现全域旅游,必须推进“+旅游”的产业发展战略,也让各行各业从旅游发展中找到了新的契合点、着力点、突破点。

 

城镇化+旅游。白河银杏古镇、车村白云小镇等特色旅游小镇建设,勾勒出城市魅力提升与美丽乡村发展相辅相成的美妙画卷。

 

文化+旅游。开发文化体验游、乡村民俗游、佛教禅修文化游等特色线路,使文化“软实力”成为旅游的“硬支撑”。

 

工业+旅游。推进大章黄金小镇和饭坡、田湖产业集聚区建设,打造项目观摩亮点,激活传统工业资源。

 

农业+旅游。发展乡村旅游及休闲农业,发展田湖闫庄川区、高都川区等休闲农业片区,打造嵩湖生态园文创基地,让乡村寄托浓浓乡愁。

 

林业+旅游。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林业生态旅游,推出杨山森林人家生态游环线,提升车村白鹰河户外运动游步道,让“好生态”变成“摇钱树”。

 

水利+旅游。依托陆浑水库,建设环湖自行车道,发展水上娱乐项目、休闲渔业,让水上旅游“飞起来”。

 

交通+旅游。公路通到哪里,风景就延伸到哪里。串起交通沿线、旅游景区、城镇周边和河流两岸的美丽风景。

 

城市管理+旅游。优美的城市环境、赏心悦目的街头雕塑、独具风情的商业街等,共同装点着一个宜居、宜游、宜业、宜商的旅游目的地……

 

“+旅游”正凝聚起嵩县全域发展的强大合力,逐步实现着“处处宜旅游、行行有旅游、时时可旅游”的新体验。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 嵩县正在全力做好“脱贫攻坚、产业培育、新型城镇化、生态保护利用”四篇文章。

 

破除传统“救济式”的“输血”扶贫,开创“开发式”的“造血”新路。嵩县县长宗玉红说,全域旅游是适合嵩县加快转型发展、实现旅游富民的途径,也是呼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旅游+扶贫”的“嵩县模式”正在百姓脱贫致富的路上迸发勃勃生机。(李东风 张毅力 徐驰 霍亚平)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Duty Editor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