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时尚与当代传播论坛”顺利召开

来源:中华文化旅游网        发布时间:2023-05-24 09:29   

5月20日,由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新闻传播研究所承办的“国际时尚与当代传播论坛”在临平校区的蚕学馆顺利召开。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郜正荣、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王润泽、中国文艺评论基地主任王杰、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赵瑜、浙江理工大学金沙学者讲座教授李杰、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吴风、北京师范大学计算传播学研究中心教授闵勇、东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苏状、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王健、副院长宫富与来自德国、英国、爱尔兰等世界各地的5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盛会,共同探讨时尚与当代传播的最新理论与实践。

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时尚与当代传播论坛”顺利召开(图1)

郜正荣指出,时尚产业和传播方式正在经历剧烈变革,与会专家学者的讨论必将产生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启示。本次论坛必将达成推进时尚与传播融合发展的共识与行动纲领,促进两大领域在理念与技术上的跨界创新,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学校对发展时尚传播方向寄予厚望,希望法政学院、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今后为推进时尚传播与文化创意产业的交流与发展贡献浙理力量。

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宫富在致辞中指出,时尚与传播作为当今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正引领着我们走向一个全新的时代。本次论坛的举办旨在汇聚国内外学者、业界专家以及青年学子,共同探讨时尚与传播领域的最新趋势和理论,促进学术与实践的交流与碰撞。在这个数字化和全球化日益融合的时代,我们将更加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何影响着时尚产业与传播方式,以及当代传播如何塑造和影响时尚文化。

开幕式结束后,国内外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围绕论坛主题“国际时尚与当代传播”展开了热烈讨论。

王润泽(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从媒介变迁的悠久历史讲起,以媒介发展实例来看当代交往革命与人的现代化,倡导新闻史、新闻学的实践转向,认为在新闻实践中构建的新闻世界是未来新闻学知识创新的窗口,为中国特色新闻学知识体系构建和创新提供了思路。

赵瑜(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电影行业在进一步引荐算法进入生产等过程中,须面对人与非人、文化与计算结合在一起的“社会技术的集合体”对艺术表达的影响。作为缓解动荡、建立秩序的数学程序,算法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但其技术是否能够被委以凝聚社会和追求本真的文化重任,值得持续而审慎的观察。

吴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基于新阶段技术哲学的逻辑起点,ChatGPT人工生成技术必将引发新闻生产理念的分化与困惑,呈现出既有数据库生产的新闻(即客观性新闻)和非数据库生产的新闻(即主体性深度参与呈现的新闻),并给新闻生产范式转型带来内力驱动。

王杰(中国文艺评论基地主任、浙江大学教授):在当代时尚研究和当代审美问题的研究中,情感民族志的研究方法是有价值和意义的。因为从审美人类学的角度讲,人类学方法的有效使用是研究当代时尚现象的一种方法论。审美人类学方法中仍然保留着的哲学人类学,在当代时尚现象的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闵勇(北京师范大学计算传播学研究中心教授):我们应该准确和迅速地识别、理解和应对不断涌现的争议性议题,界定他们的“强度”。其中,CAPS框架可通过公众对点赞按钮的使用作为一种反应性交流行为,且点赞和评论的上升梯度可以作为检测问题争议性的潜在有效指标。

李杰(浙江理工大学金沙学者讲座教授、浙江大学教授):时尚是一种流行符号生产,基于这一原理,符号学界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建立了“时装符号学”的基础研究框架,揭示了时尚产业、市场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探究隐藏在时尚美学理论之下的资本逻辑,可在精神符号学框架内为中国时尚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充分的学理基础。

陈改玲(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从“辣妹风”角度考察Z世代青年女性对“理想身体”的构建,并指出这不仅是一个时尚议题,也是一个性别和身体议题。对于女性自身而言,需要厘清身体与时尚、潮流的关系,建立具有主体意识的独立身体与科学、温暖的审美意识。

苏状(东华大学传播系副主任):在源自个人、主要应用于亲密关系、在感知风险和怀疑氛围中产生的社交媒体监视行为中,指出人际电子监视的行为动机因素主要源于不确定性、焦虑依恋和情感投资,而促成行为动机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行为能力因素是媒介监视可供性和主体监视上手性。

李涛(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科幻动画中的列车作为现代社会的交通工具,不仅发挥其实用价值,更是承载着精神符号价值。剖析经典科幻动画的列车场景,探究作为现代性象征的列车的符号本体,从物质符号、文化符号和精神符号三个层面,揭示动画列车的价值性意指。

何苗(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随着元宇宙概念的流行,虚拟时装成为未来时尚设计的新趋势。虚拟时装视觉风格的形成是社会审美文化发展的产物,同时也影响着社会审美文化的变迁。基于此,元宇宙虚拟时装视觉符号运用对现实社会审美文化可能产生的影响,为理解当代虚拟时装发展态势与社会审美演变提供新的视角与参考。

Sarah Street(布里斯托尔大学电影学院教授):“时尚”不仅仅指服装,还包括家居设计,以及在广告文化中,越来越多地受到色彩心理学和教育思想的影响。以捆绑式时尚广告活动为例,展示1920年代广告活动的核心如何将色彩和时尚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

Petra Leutner(汉堡时尚与设计学院教授):时尚可以成为实现可持续经济目标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时装可以在解决减少环境破坏和消费方面起到示范作用,例如通过扩大二手货战略。在时装也可以作为教学中的设计模式的情况下,不一定以经济增长为导向。纺织战略的社会作用也可以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被阐明,例如在传统上以手工艺为导向的文化基础上。

Armida de la Garza(爱尔兰科克大学数字艺术与人文学院副教授):重点讨论利用时尚和纺织艺术作为促进科学概念和思想教育的手段的好处,包括能够接触到新的和更多样化的受众,创造性地利用艺术和科学之间的隐喻,协同推进两者,并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全面提高教育的质量。

Germán Gil Curiel(爱尔兰科克大学音乐系研究员):注于衣服上的条纹固有的矛盾性,将其定义为“平行的不和谐的线条,永远不会解决成一个明确的意义”。传统上,奢侈的、不自然的和怪诞的东西都与条纹衣服联系在一起,尽管条纹有时可能得到一个积极的意义。由于条纹的吸引力和诱惑力,但也是丑闻和离谱的品质之间的各种矛盾和不可分割的交集,这种不确定性一直持续到现在。

最后,宫富在闭幕式总结发言中表示,通过这次国际会议,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有信心会产生更多创新成果和研究方向,并能推动传播研究持续发展。希望这次会议能为全球传播学者提供一个更加开放、广泛和深入的交流平台,促进跨学科与跨领域合作与交流,推动传播学研究不断进步。宫富进一步指出,我们基于不同学科和研究方法的多个视角,深入探讨了时尚和传播的密切关系以及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这些交流为学者们带来新的灵感,也为相关研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次国际时尚与当代传播论坛,学者们的精彩演讲和热烈讨论激发了与会者的思维,对会议主题产生了深刻理解,也推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传播研讨会上的讲话精神得以在具体实践层面得到贯彻落实。同时,参会者们在会议期间建立的密切联系和友谊,必将极大地促进学界的合作与交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ljr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