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山乡巨变——广西环江毛南族整族脱贫观察

来源:中华文化旅游网        发布时间:2020-09-06 09:55   

  "风,是改革开放之风,脱贫攻坚之风,也是民族政策、民族关爱之风。"8月23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揭晓,广西毛南族作家莫景春的散文集《被风吹过的村庄》榜上有名。

  《被风吹过的村庄》围绕毛南族地区的人事风物,抒写村人、村事、村物,用优美的语言塑造本民族在创造美好生活中令人感动的形象,体现毛南族在时代变革中的文化传承、灵魂坚守和精神创造。莫景春说,这是新时代山乡巨变的记事本,是各族干部群众与毛南族乡亲肩并肩、手拉手决战贫困的奋斗史!

新时代的山乡巨变——广西环江毛南族整族脱贫观察(图1)

2020年"三月三",环江各族人民合唱《敬酒歌》欢迎八方来客

  2016年至2019年,莫景春的家乡环江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累计脱贫6.59万人,其中毛南族减贫14152人,剩余贫困人口579人,全县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底的19.56%降到2019年底的1.48%。

  今年5月,环江退出贫困县序列,毛南族整族脱贫,从此结束500多年的绝对贫困的历史。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让日子越过越红火。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传到毛南山乡,乡亲们反响强烈,万众欢腾。

  阳光普照

  山乡旧貌换新颜

  "鲤鱼伴水水更清,星星伴月月更明,我们过上好生活,永远不忘党恩情……"下南乡中南村南昌屯是毛南族的发祥地。近段时间,乡亲们常常唱起山歌《十颂党恩》,庆祝毛南族整族脱贫,感谢党的好政策。

新时代的山乡巨变——广西环江毛南族整族脱贫观察(图2)

环江县城新貌

  "山歌表达情感很直接,心里怎么想,口里就怎么唱。"《十颂党恩》的词作者、中南村党支部书记谭运壮说,近几年,家乡大变样令他感慨万千,于是写下系列山歌歌唱新时代,感谢共产党,没想得到村民们的喜爱,广为传唱。

  "这些山歌,写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南昌屯村民莫银今说,她家现有三口人,之前因为老人和丈夫身体不好,生活困难,一直住低矮破旧砖瓦房。2016年,政府补贴3万元,加上乡里乡亲的帮忙,建起了三层小楼,光线好,牢固,不怕风雨,住得舒心。同时,政府聘请她做护林员,每月625元,养蚕每年收入6000元左右,种水稻、果树有一定的帮补,小孩上学免学费和餐费,家人治病农村医保可以报销九成左右,"是党和政府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在南昌屯,家家户户衣食无忧,也都像莫银今一样住上了小楼,这些小楼都有着统一的毛南族风格的外立面。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周纯管说,为保护和传承毛南民族文化,近年来,县里整合多个部门资金,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对南昌屯80多栋民房进行改造和立面装修,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在屋顶、飘檐、封山墙等部位,统一绘制花竹帽等毛南族文化图案,沿袭毛南族古建筑风格。2014年,南昌屯被国家民委列为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最近几年,在各种扶贫政策的支持下,村里通往外面的路硬化了,村容绿化美化了,还建起了文化广场、舞台、健身长廊、公厕和停车场等公共设施。"以前农闲只是唱唱古老的山歌,现在大家还像城里人一样学跳广场舞,成立文艺队,参加各种培训,有的还搞起了电商。"说起唱歌跳舞,莫银今爽朗地笑了起来。

  文化设施完善了,曾经冷清的毛南族分龙节等传统民俗节庆又热闹起来。加上多年来推行石漠化治理和生态林保护,现在的南昌屯山清水秀,楼美天蓝,歌甜人欢,俨然一个世外桃源。

新时代的山乡巨变——广西环江毛南族整族脱贫观察(图3)

下南乡南昌屯

  "美丽的风光、良好的生态和多彩的民族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体验,带动了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谭运壮说,旅游发展起来,乡亲们的眼界更加开阔,创收的机会也更多,生活更有奔头。

  小桥流水人家,新村美景如画,南昌屯是毛南山乡巨变的缩影。如今,在环江,干净崭新的街道、设计时尚的安置小区、风景如画的小镇、古朴自然的村落,随处可见。一张张笑脸,一个个文体设施,一场场娱乐活动,整个山乡旧貌换了新颜。

  至目前,环江已建成民族文化广场、毛南族新博物馆、毛南剧院等一批毛南族特色文化场馆,全县148个行政村实现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全覆盖,72个毛南族聚居村全部建起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了196支业余文艺队,97个志愿服务队,志愿者注册4.5万人。依托这些设施和队伍,各族群众文化活动常年不断,"百村千屯办春晚"、"广场文化活动周"、各种节庆、文化下乡等丰富多彩,热热闹闹。

  "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既要丰衣足食,也要精气神。"中共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韦路华表示,最近5年,环江投入十几亿元,在下大力气夯实基础设施,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完善和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民族团结

  共赴美好新生活

  "知道你们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特别羡慕你们,替你们高兴。" 6月1日,远离环江数百公里的贺州市,狮东小学的土瑶小朋友给毛南族同学写信,祝贺毛南族整族脱贫,挽手毛南族同学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新时代的山乡巨变——广西环江毛南族整族脱贫观察(图4)

支教教师谢清良老师为学生示范画画。

  民族团结一家亲,与土瑶小朋友有同样想法的,是各族干部群众,包括各级扶贫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支教教师、热心公益人士等等。

  "孩子很需要艺术启蒙,但这里没有专业的美术教师,于是,我申请延长了支教期限。"2016年以来,深圳福田区结对帮扶环江。谢清良正是来自福田区的汉族支教教师。2018年9月起,谢清良在环江四中支教,原计划只是支教半年,结束后他又申请延长了一年,先后转移到更偏远的驯乐、下南等民族乡支教。

  "打开地图看,最偏远的、最山的、最困难的,要去最需要我的地方。"回首当初,谢清良庆幸自己的选择。在驯乐中学期间,谢清良指导学生创作近千幅画,举办"青山飞彩"专题展览。2019年6月,在毛南族分龙节期间,谢清良带队到下南乡非遗广场主会场办展。这一次展览,促成了他到下南乡初级中学支教,在那里,他收获了意外的惊喜——发现绘画"神童",毛南族学生谭国强。

新时代的山乡巨变——广西环江毛南族整族脱贫观察(图5)

谭国强作品

  "内向,声音很小,几次想靠近老师,又只是胆怯地远远看,后来我给他纸笔、颜料,鼓励他画画。"说到谭国强,谢清良充满慈爱。经过辅导,谭国强画得很认真,很用功,加上平时对花竹帽、肥套等毛南族特色文化相关事物观察细致,作品表现出惊人的美术天赋。"更为重要的是,现在小谭精神面貌180度转弯,阳光自信,大胆和老师、同学交流,滔滔不绝,还因为画画成为了全校的明星。"

  由于作品特色鲜明,艺术水准较高,8月5日—15日在南宁举办的"大美毛南 你我同行"展览中,展出了谭国强的14张画作,是整个展览展出作品最多的作者。在此之前,6月,谭国强的画作登上了《当代广西》杂志的封面。

  "是美术老师改变了我,我会继续画下去。"谭国强说,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可以画画。

  说到毛南族文化,下南乡凤腾山古墓群可谓大名鼎鼎,那里是毛南族祖先的"陵园",有大小古墓700多座,2013年3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单位。今年7月,《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凤腾山古墓群保护条例》正式实施,为进一步保护和管理好凤腾山古墓群提供了具体的地方性法规依据。

  周纯管表示,古墓群是毛南族的文化遗产,出台专门的地方法规加强保护,将更好地推动民族团结,也将增强毛南族乡亲的文化自信,主动参与到文物保护中来。

  思恩镇陈双村是民族团结的典型,是一个多民族聚居村,全村90%以上群众是毛南、壮、瑶、苗等少数民族。该村先后获得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荣誉。

  "我们就是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苗族群众韦玉荣说,苗族群众刚从山里搬来时,没有水牛、不会种稻谷,当地的壮族、毛南族群众给他们提供水牛、收割机,教他们种稻谷。"各民族传统节日也你来我往,感情深厚"。

  近两年,陈双村各族群众一起成立合作社,种植特色水果,建设"毛苗瑶"特色旅游景点,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2019年共接待游客1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0多万元。

  薪火相传

  自信拥抱诗和远方

  "家乡的落后深深刺激了我,我要加入到家乡的大建设中去。"韦睿是环江土生土长的毛南族青年。2016年,福州大学毕业的他,毅然回到了家乡,投入扶贫攻坚的滚滚洪流。

  在新闻报道和扶贫工作中,韦睿对家乡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采访中,在偏远农村小学坚守29年的教师夫妇让他感动;环江喀斯特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让他自豪;一个又一个农户摆脱贫困让他振奋……

  工作四年来,韦睿先后被广西日报、广西广播电视台、广西民族报等众多媒体评为优秀通讯员,成为宣传环江的一个窗口。"环江有那么多,那么好的资源,一旦发展起来,肯定会一飞冲天。"韦睿坚信,过不了多久,家乡将会崛起,自己只要发挥好螺丝钉作用,将会大有可为。

  和韦睿学成归来不同,毛南族姑娘蒙娃努索则带着毛南族特色文化走出环江,走出广西,走向广阔的天地。

新时代的山乡巨变——广西环江毛南族整族脱贫观察(图6)

蒙娃努索在星光大道表演

  "'家乡美'的环节选择了顶卡花舞蹈,顶卡花就是花竹帽,毛南族的一种传统工艺品。我认为家乡除了山美水美,还有文化美。"7月10日晚,毛南族选手蒙娃努索登上央视《星光大道》周赛决赛舞台,经过角逐,脱颖而出,获得周冠军。

  蒙娃努索是毛南族第一位登上央视《星光大道》舞台的选手。本次参赛,她精心准备了融入毛南语的歌曲《平凡之路》《家里不是我的天涯》《侬》以及毛南族舞蹈《顶卡花》等节目,穿上了自己设计的毛南族服装。

  "既是参赛选手,也是文化使者,在角逐竞技的同时,向世人传递毛南族传统文化。"蒙娃努索坦言,在外面参加活动,了解到很多人都不知道毛南族,自己要把毛南族的故事讲出去。

  自2015年起,蒙娃努索与丈夫李大为带着他们创作的毛南族歌曲,先后登上了广西卫视、央视《越战越勇》的舞台,引起广泛的关注。2016年,蒙娃努索在浙江宁波创立了毛南乐队,专注毛南音乐文化的传承与推广。近两年,她还研制出蒲、三届琴、牛角雨桶三种毛南族乐器,"因为有些毛南音乐元素,用常见的乐器无法表达"。

  2019年10月,毛南乐队以及环江县内的毛南族艺术家组成"毛南音韵"艺术团,应邀赴澳大利亚艺术之都墨尔本演出。在那里,毛南山歌、花竹帽舞蹈、乐器演奏、肥套等民族节目,展示了毛南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今年8月,环江神秘毛南民族青年艺术团受邀参加德国拜罗伊特第67届青年艺术节,《顶卡花》《幸福花竹帽》等13个节目惊艳世界。

新时代的山乡巨变——广西环江毛南族整族脱贫观察(图7)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谭素娟指导女儿覃敏编织花竹帽

  花竹帽是毛南族文化的代表之一。近年来,环江每年下拨资金,用于花竹帽的工艺调查、资料整理及工艺传承培训,并在一些学校开展大规模的普及技艺教育,建立毛南文化艺术教育基地、毛南族花竹帽传习基地和工艺陈列馆,鼓励和引导传承人向社会开班收徒,集中传授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

  "过去,毛南族青年男女定情时,花竹帽是爱情信物,女子出嫁时,花竹帽是必选的嫁妆。如今已很少人会这门手艺,不能断代啊!" 谭素娟,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多年来,她一直坚持开展花竹帽传习活动,教过的学生已有上百人。

  2011年,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至目前,环江全县已成功申报国家、自治区和市级非遗名录分别为2项、4项和5项,公布县级非遗名录141个。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人,自治区级10人,市级15人。下南乡被原文化部授予"中国傩戏(木面舞)之乡"称号。

  环江是一条支系发达的文化之河。然而,在相当长的时期,多彩的毛南族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藏在深山人未识。

  韦路华表示,近年来,环江唱响世界自然遗产地和神秘毛南文化两大品牌,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致力打造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民族风情旅游,把环江建设成生态宜居、休闲养生、文化绚丽的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如今,环江已有牛角寨瀑布群、木论喀斯特生态旅游区两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两个四星级乡村旅游景区,先后荣获"首批国民休闲旅游胜地""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等称号,旅游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按照规划,2023年,贵州经环江至南宁的高铁将建成通车。到那时,毛南族群众的高铁梦将成为现实,诗和远方的愿景也将更加美好。(宾阳 郭凯倩 黄浩云)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Duty Editor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