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千年脉动,共筑文明之桥

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智库论坛嘉宾开启北京中轴线文化体验之旅

来源:中华文化旅游网        发布时间:2025-09-30 12:02   

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智库论坛(2025)”于9月22日成功举办。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2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之一,论坛汇聚了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日本、墨西哥、埃及等18个国家顶尖高校、智库和研究机构的负责人与知名学者。9月24日,部分刚刚参加完“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智库论坛”的中外嘉宾,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体验之旅。这次文化体验之旅将论坛上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理论研讨,转化为一次可触摸、可共情的生动实践。38位专家学者共同用脚步丈量历史,用心灵感受文化,并向世界发出真诚的呼吁:要了解真正的中国,请亲自来走一走,看一看。

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智库论坛嘉宾开启北京中轴线文化体验之旅(图1)

指尖触摸历史温度,亲身体验消融文化隔阂

2024 年 7 月 27 日 “北京中轴线” 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次中轴线体验之旅提升了外国学者对这条“城市脊梁”的认知了解。

9月24日上午,中外学者从北京中轴线最南端出发,开启探访活动。北京中轴线全长 7.8 公里,贯穿北京七百余年发展历程,自南向北串联起永定门、正阳门、紫禁城、景山、钟鼓楼等标志性历史建筑,是古都北京的核心脉络。

“当我的指尖触碰到正阳门箭楼上历经风霜的城砖时,一种难以言喻的震颤瞬间传遍全身。”一位来自美国的学者在分享中激动地表示,“这不再是书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能够真切感知的、流淌着时间印记的鲜活历史。”

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智库论坛嘉宾开启北京中轴线文化体验之旅(图2)

巴基斯坦、墨西哥、阿根廷、古巴、斯里兰卡等国嘉宾登上箭楼

上午9时,在雄伟的正阳门箭楼下,这段分享引发了众多学者的共鸣。他们纷纷伸出手,触摸那些刻有岁月痕迹的砖石,感受中华文明的厚重底蕴。一位来自英国的学者表示,他虽早已通过书籍了解北京城的历史,但只有亲身站在这里,才能真正体会到这座建筑所承载的“生命力”——它曾是皇权的象征,也抵御过时代的冲击,“每一次砖石的碰撞,都是历史的呐喊与回响”。

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智库论坛嘉宾开启北京中轴线文化体验之旅(图3)

美国、墨西哥、日本、法国、阿根廷、斯里兰卡、俄罗斯等国嘉宾在正阳门下

在听完关于北京中轴线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的介绍后,一位嘉宾分享感悟:“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而北京中轴线是中华文化向世界递出的璀璨名片。这也让我坚信,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之中,中华文化必将贡献出独特而深厚的力量。”

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智库论坛嘉宾开启北京中轴线文化体验之旅(图4)

正阳门留影

从古老轴线到多元盛宴:一趟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从中轴线最南端的永定门出发,乘坐观光巴士一路向北,7.8公里的路程宛如一幅流动的历史画卷。学者们惊叹于这条古老轴线在当代的延伸——它不仅串联起正阳门、紫禁城、钟鼓楼等历史地标,更向北直达现代化的奥林匹克公园,展现了历史遗产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完美融合。

途中,俄罗斯学者对“晨钟暮鼓”的细节充满好奇,古巴学者则对天安门广场与中轴线的关系不断提问。这辆“车轮上的时光轴”,不仅是观光,更成了一场生动的历史文化对话。

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智库论坛嘉宾开启北京中轴线文化体验之旅(图5)

午后的文化体验活动更是将气氛推向高潮:随着有着近800年历史的鼓楼西大街迎来齐聚的中外专家学者,“领读鼓西・国际学者文化探访之旅”正式开启,活动氛围更攀高峰,而此次探访正是2025“打卡鼓西,漫步斜街”文化消费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智库论坛嘉宾开启北京中轴线文化体验之旅(图6)

从左到右依次为:琵琶演奏、美食品尝、川剧变脸

“鼓西共创合伙人”全程助力:在北京珠穆朗玛宾馆前的红墙灰瓦间,悠扬的琵琶声仿佛携着江南水乡的温润,缓缓漫过斜街的青石板;惊险有趣的川剧变脸每一次转身换面,都引得在场学者阵阵欢呼;而珠穆朗玛宾馆特别打造的雪域高原特色下午茶,醇厚的酥油茶搭配喷香的糌粑,让大家在舌尖触碰藏地风味的同时,还能沉浸式参与鼓楼西剧场带来的文化快闪互动,感受传统与现代碰撞的魅力。一位嘉宾幽默地总结:“这太奇妙了!我的舌尖在西藏,耳朵里还回响着四川的锣鼓和江南的旋律。”这场融合了文化探访与消费体验的多感官盛宴,不仅直观展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更借由国际学者的深度参与搭建起文化交流桥梁 —— 他们漫步斜街感受老城更新的生机,在“共创合伙人”的特色支持中触摸文化温度,既为 “打卡鼓西” 注入了国际传播的新活力,也让西城的老城文化通过真实体验,更生动地走进了国际视野。

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智库论坛嘉宾开启北京中轴线文化体验之旅(图7)

现场川剧变脸与嘉宾互动

在结束之前,永定门下的解说人员用英文向外国学者介绍“永定”的寓意为 “永远安定”。站在复建的永定门城楼下,嘉宾们眺望北端的现代化城市天际线,纷纷表达感慨。

一位学者表示:“这条轴线连接着历史与未来,而我们的友谊,正像这座城门的名字一样,是连接不同文化的稳固桥梁。这是一次令人难忘的旅程。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外国人来亲自体验、亲自感受,多来中国走一走,多看看,用自己的体验来了解中华文化。”

国际学者共同呼吁:用亲身行走代替隔空想象

“这次访问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要真正理解一种文化,必须亲身沉浸其中。”一位来自阿根廷的学者这样对记者感慨道,“我希望能有更多的朋友来到中国,亲自体验、亲自感受。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基于事实的认知,而不是依赖他人的叙述。”

这一观点得到了在场嘉宾的普遍认同。他们认为,百闻不如一见,亲身走访是打破刻板印象、增进文化理解最有效的方式。他们呼吁,世界各地的民众,特别是青年人,应该多来中国旅游、学习、交流,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这个国家,用自己的心灵感受这里的人民。

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智库论坛嘉宾开启北京中轴线文化体验之旅(图8)

“通过这次深入的文化体验,我更加坚信,中国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着独特而深厚的力量。”一位巴基斯坦学者表示,“让更多人了解一个和平、开放、充满活力的中国,对于促进全球文化多样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非凡的积极意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智库论坛嘉宾开启北京中轴线文化体验之旅(图9)

永定门前合照

活动结束之际,学者们在永定门前合影留念。他们表示,此次北京中轴线之行收获颇丰,不仅加深了对中华文明的理解,更搭建了与中国同行及民众间友好交流的桥梁。本次活动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智库论坛”理念的成功实践,为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宝贵的范例。随着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这条承载着中华文明基因的城市轴线,将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责任编辑:钧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