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近日推出“奇遇东城 非遗印记”促消费打卡计划,以一场为期一个月的“非遗+文旅消费”盛宴让传统文化绽放时代光彩。作为东城区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的重要版块,该计划自6月12日启动以来,通过串联20余处非遗打卡点构建消费矩阵,不仅成为市民热议的“国潮现象”,更探索了非遗保护与文商旅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
非遗焕新,构建文化消费新场景
东城区以“非遗焕新”战略为引领,推出“经典非遗探秘”“非遗美味传承”“非遗时尚焕新”三类非遗点位,串联天坛公园、景泰蓝艺术博物馆、稻香村零号寻宝馆等非遗地标,打造“技艺展示+体验消费+文旅融合”的沉浸式文化消费新场景。
在稻香村零号寻宝馆,游客凭线上“领取口令”兑换打卡折页,近距离观看京式糕点制作技艺,品尝二八酱冰淇淋、中轴线主题糕点等非遗创新美食;在同仁堂知嘛健康打卡点,在集章互动之余,还能体验桃花水、熬夜水及国潮养生咖啡,感受传统药食同源理念的时尚表达。通过打卡集章、互动体验等方式,在趣味参与中感受非遗的无限魅力。
非遗印记,从“打卡”到“入心”
“带着孩子集章时,他指着面人宇航员说‘这个兔儿爷戴头盔好酷’”——这句朴实的留言,生动展现了非遗从“打卡”到“入心”的转变过程。活动启动半月来,400余份打卡折页在20余处非遗点位间流转,游客手持折页漫步景泰蓝艺术博物馆,驻足盛锡福、红都、东来顺等老字号,选购特色非遗商品,最终在王府井工美大厦予寻京喜空间领取“非遗101粉丝见面礼”,完成了一场从“指尖触碰”到“心灵共鸣”的文化之旅。
这种“互动即传承”的精心设计,正是东城区“以消费促活态传承”理念的生动实践。在予寻京喜空间,百余条游客留言中,“非遗原来可以这么潮”“想带家人再来”等真挚反馈,印证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碰撞出的情感火花。正如一位东城居民所言:“当非遗变成握在手里的文创贴纸,传承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刻在心里的文化印记。”
非遗无界,探索长效传承新模式
“希望这样的活动能持续办下去”——留言中的朴素期待,正是东城区非遗保护工作的努力方向。通过“资源点位化、体验场景化、传播IP化”,探索非遗与现代生活融合的长效机制。20余处打卡点构成的非遗消费地图,为市民和游客提供触达非遗的便捷路径,跨业态与非遗技艺的结合,让文化消费融入日常生活。
正如东城区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非遗焕新 无界共生”的主题所示,当政策引导、传承人创新与参与者形成合力,东城非遗正以“可感知、可参与、可消费”的方式,为全国非遗保护与文商旅融合提供鲜活的实践经验。
活动持续至7月12日,还可通过“非遗101”公众号获取活动资讯,解锁更多非遗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