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平老街有间京族服饰店

来源:中华文化旅游网        发布时间:2023-12-05 09:31   

2021年4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参观广西民族博物馆时,在民族服饰展厅五彩缤纷的少数民族服饰前,一眼就认出京族服饰。

远在防城港市海边京族三岛的群众,从央视新闻中看到这个暖心的画面时,无不欢呼雀跃。

这套服饰,产自东兴市江平镇老街一间京族服饰店。

江平老街,地理位置独特,西连东兴,东接防城。江平江从十万大山向海而来,在江平老街西北环绕而过,然后经京族三岛东面汇入大海。在以船运为主的年代,水路交通十分便捷。

交通便捷,必然人货汇集。因而,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阅史溯源,早在明代时期,这里便是北部湾沿海沿边的通商名镇。

据史料记载:一八八五年(光绪十二年)广东省的南海、番禺、顺德三地的商人就联合在江平街设立了“广州会馆”;一八八七年,法国人亦在此建造一座天主教堂;一八八八年,朝廷在此设置江平巡检司。一时间,江平商贾云集,各路精英汇聚,街道渐成规模,分别建成了安良街、菜市街、长寿街、居仁街、南闸街、车路街共六条青石板铺设的街道。其中,安良街和菜市街又分别与江平江的菜市、居仁两座商用码头相连。

街上居住汉、京、壮、瑶等民族。边地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在这里融汇贯通,互为影响,和谐发展。江平老街与京族三岛近在咫尺,自古以来就以其特有的商业文明、文化张力、人脉凝力,源源不断地向京族三岛辐射……

江平老街,自然就少不了与京族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店、米店、货行,更少不了服饰手工作坊。

当年,央视那个“习总书记一眼就认出京族服饰”,让京族群众格外自豪的镜头,也让樊文英倍感自豪。因为那套京族服饰,就是她制作的。

更让樊文英意外惊喜的事接踵而至:全球(中国)旗袍总会的网购订单一下就几百套,广西艺术学院的订单也来了几十套。还有更多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网购订单……2021年5月29 日,央视《远方的家》栏目摄制组,也走进江平老街,走进樊文英的京族服饰店。

樊文英何许人也?

在江平镇老街一隅,“东兴市樊大姐民族服装厂”格外醒目。招牌的旁边,还挂着“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京族服饰制作技艺·生产性保护示范户”和“广西民族大学实践教育基地”两块牌匾。

樊文英笑眯眯地站在并不宽敞的门面前迎候我。她身穿一袭海水绿的京族旗袍,让我眼睛猛然发亮。

这个已届知天命之年,却依然身材婷婷的京族服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30 多年坚持制作京族服饰,真真是一生缘一世情,针针线线连岁月呵。

樊文英的外祖母是京族,会纺蚕丝织布,会裁剪缝制京族衣服。樊文英因为想穿新衣服,便时常盯住外祖母手中的纺线,盯住纺线织出的丝布和外祖母用丝布裁剪缝制出的新衣服出神……然而,樊文英却很少能够获得外祖母为自己缝制的新衣服,因为外祖母织出的丝布和缝制的新衣服,都是要拿去换钱养家糊口的。

外祖母手中的蚕丝纺布和新衣服,深深地刻印在樊文英的脑海里。

一个汉族女孩与京族服饰缝制的一生缘,就这样下种子一般结下了。

21岁的樊文英以一颗钟情于服饰美的激情之心,开始“拜师”,专心致志地如饥似渴地求学。

时值夏末初秋。

在远离江平的一个华侨农场,樊文英正式拜师学艺。师傅的老母亲整日穿着京族套装在家里转悠,引得樊文英常常忘了听师傅讲授汉族服装的裁剪缝制技艺。一天,樊文英终于情衷难抑,忍不住便认认真真恳恳切切地央求师傅为自己开小灶——额外传授京族服饰制作技艺……樊文英与京族服饰制作的缘又进一步扣紧,情,又进一步加深。

学徒期满,樊文英回到江平镇。不久,“文英裁缝店”的招牌便挂在自家门前,春天明媚的阳光中,樊文英自己当老板的裁缝店开张大吉。

樊文英就这样圆了给自己裁剪衣服制作衣服的美梦。

初始,店里接的活大多是常见的汉族服装,且都是年轻姑娘穿着的居多。

忽然有一天,爱美的樊文英突发奇想妙想,为自己量身制作了一套京族夏装——裤,短筒,宽松。衫,束腰紧身阔袖口,白色衬底碎红花套装。其时,樊文英身材高挑,线条分明,穿上京族套装,更显婀娜,加上京族夏装的飘逸、洒脱,使得她青春风采尽显,往街上一走,百分之百回头率……樊文英穿着京族套装的“靓丽之花”没能静悄悄地开。应了那句花香自有蜂蝶来的古话。时值改革开放之初,爱美敢美之花已率先在街上的年轻姑娘中绽放。于是,找樊文英制作京族夏装者络绎不绝,一时间门庭若市……

与京族服饰制作结下更深情缘的,是接着而来的“真活,细活”——为刚刚恢复的京族“哈节”制作各种主要人物的服饰和“哈节”活动场所“哈亭”布置饰物。

在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京族的“哈节”和“哈亭”。

在中国西部最西端的海上,在防城港市海域,有三个总面积20.8平方公里的海岛——澫尾岛、巫头岛、山心岛,世人统称京族三岛。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京族聚集地。

京族与越南的主体民族越族为同一个族群。据史料记载,16 世纪初,京族的祖先在北部湾海追捕鱼群时,陆续从越南涂山(今海防市)等地漂泊到其时汉族原住民极少的三个岛上定居,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京族现有人口约2.3 万人,有本民族的语言——京语,与越南使用的语言基本相同。

我国唯一的海洋民族——京族拥有海味浓厚的、丰富的传统文化,京族服饰就是其中之一。

京族服饰朴素大方,美观实用,与越南的国服非常相近。妇女上身内系菱形遮胸布,外穿一件窄袖紧身、对襟无领短上衣,着肥大的黑色或褐色长裤,节日或外出时再罩上一件白色或浅色外衣,样式与旗袍相同,衬托出女性的婀娜多姿和性感美。非常适合在海边穿着。男子服装上身窄袖袒胸对襟上衣,下摆长至膝盖,束腰带,下身着宽松长裤,方便海边劳作。

哈亭,是京族人供奉“村社保护神”的场所,也是村社集会、议事的场所,兼有神庙、祖庙、乡饮堂、歌堂等功能。在京族三岛,每个渔村都建有哈亭。

哈节是京族最为隆重的节日,至今已有370多年历史。哈节的举办时间因地而异,澫尾、巫头两地为农历六月初十,山心则是八月初十。京族人长期与渔业为生,哈节就是为了纪念海神公的诞辰而设立的。举行哈节时,全村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齐齐聚集村中的哈亭,祈愿渔业丰收,幸福安康。哈节大致分为迎神、祭神、入席唱哈、送神四个环节。

“唱哈”是京语译音,含有“歌”、“请神听歌”的意思。唱哈就是唱歌的意思。京族人能歌善舞,哈节唱歌是他们最为隆重的传统习俗。唱哈一般有一男两女,男的叫哈哥,女的叫哈妹(也称桃姑),轮流主唱,唱哈时,主唱的哈妹站在哈亭中间,手拿着两块小竹片,一边敲一边唱。另一个哈妹则在旁边敲打着竹制的梆子与之唱和。主唱的哈妹唱完一句,哈哥便依着曲调伴奏一节。

细节决定成败。樊文英被京族人当作“巧手工匠”邀请到京族三岛制作“哈节”服饰和装饰“哈亭”。她明白,“巧”绝对离不开“精细”。在制作过程中,她对每一件物品、每一件服饰,都专心地听族老们的讲解、描述,然后构思描图,再当面征求意见,修改、更正,只要有一位老人不满意,她立即放弃原图,从头再来……几年的细心、耐心、真心,还有她的爱心坚持——都是义务献工!终于以心换心,取到了京族服饰制作的“真经”。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是,她在制作京族服饰过程中,本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求学初心,一次又一次地接受京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自然而然对京族传统文化有了真正的血脉亲情般的理解。进而历经岁月的浸润、积淀,底蕴更加日益丰厚。

有了京族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加上骨子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樊文英制作京族服饰的技艺有了长足提升。她制作的京族服饰,形态、神韵、风姿,皆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深得京族群众赞许,特别是京族中青年妇女更是喜爱有加。而今,她已成为东兴市乃至防城港市首屈一指的京族服饰制作艺人。拥有一家“东兴市文英民族服饰公司”

常言道:人怕出名猪怕壮。但樊文英却不怕出名。她很真诚地对我说:“出名了,就会促使自己不断地学习,精益求精,才可以更好的传承京族文化,让京族文化融入中华文化,不断地提高京族人的文化自信,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只要自己脚踏实地工作,不图虚名,一步一个脚印,我不怕出名”。

樊文英还用一种很自豪的语气给我讲述她2019年9月在首府南宁参加“广西妇女事业发展70年城乡女能人、女科技人员成果展时,大大方方地给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介绍京族服饰。

一步一个脚印,逐梦奋斗永远在路上。这么多年来,大凡与京族服饰有关的活动,樊文英都积极参与。她要让京族服饰的神与魂,更加靓丽;每次,她都穿着自己设计、亲手缝制的京族旗袍和头饰……区内的民族服饰研究机构举办的学习班、研讨会,她几乎没落下一次;甚至服装设计、模特、礼仪培训,她也都参加;还有各种商品展销、展示会,推介会,都可以看见更多的京妹身穿独具京族韵味的旗袍“走秀”的绰约风姿……

樊文英的京族服饰制作,至今数以万件计。她在传统京族服饰的基础上,创新制作的立领镀边彩绣长裙,更具舞台演出效果。还有,男头饰和女礼帽套装,更受舞台走秀者和表演者青睐。由樊文英设计制作的京族服饰,让一个个京族和汉族艺人穿上舞台表演。

荣获2008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的京族艺人苏春发,穿着樊文英为他量身制作的京族服饰,参加1996 上海旅游节,伴随他弹奏的独弦琴美妙的乐曲亮相国际大都市舞台。2000年,北京第十届农民艺术节联欢晚会“东南西北中”擂台赛舞台上,苏春发一曲《过桥风吹》独弦琴弹奏获三等奖;2008年,苏春发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弦琴艺术传承人的身份给在广西视察的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弹奏《我是一个兵》并与张德江副总理合影。苏春发穿的服饰套装都是樊文英制作;还有苏海珍、赵霞这些京族青年艺术家,将一曲曲独具海味的京族声乐带进省、带上中央电视台和高等音乐舞蹈学校,带进越南、日本等国外的时候;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运宝贝”京族少女唐小媛穿着京族服饰成为亿万观众所瞩目的精彩一刻,穿的都是樊文英为她们量身定制的京族服饰。还有,樊文英制作的京族服饰,被各级领导和企业用于招商、节庆、双边会晤、对外交流等。樊文英制作的京族服饰,通过舞台展示和各种活动,正在不断地向全国和世界各地展示京族文化韵味和独特的魅力。

对樊文英,防城港市京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苏维芳的评价是:“京族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对京族服饰情有独钟,制作技艺精湛,对京族人民有血脉亲情。樊文英京族服饰制作技艺的精益求精,对京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特别对京族服饰文化的传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此,京族群众赞许有加。”

2017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经对樊文英的京族传统文化知识、手工工艺等进行综合考核,批准其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族服饰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现如今,樊文英制作京族服饰早已声名在外,但她说:技术仍然要精益求精,京族传统文化,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京族服饰制作,也要在传统工艺、设计制作上注入现代文化元素。说到心愿,樊文英告诉我,她希望在更多更广的平台上展示京族服饰,让京族服饰有朝一日成为国家级非遗。

今天,我以导游的身份带着“壮美广西多彩边关——2023中国文艺名家边疆行采风活动”的20 多位名家,走进樊文英并不宽敞的生产车间兼展厅。碰巧樊文英已随东兴市旅游招商团赴澳门招商了。我便给大家做了上述的解说。(文/徐仁海)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Duty Editor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