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出版社《经典之门》丛书新书正式发行

来源:中华文化旅游网        发布时间:2019-09-09 13:46   

  9月8日,华夏出版社在北京红楼公共藏书楼举办《经典之门》丛书新书发布会。本书作者香港作家联会学术部副主席赖庆芳教授,香港树仁大学罗永生教授,香港大学苏晶博士,河南大学文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宏林教授,以及推荐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韬奋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聂震宁,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李纯博,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文艺研究》编辑陈斐博士,华夏出版社社长、总编辑黄金山,华夏出版社副总编辑潘平等与会学者围绕"何为经典,为何要阅读经典,经典的诠释,经典的阅读文本"等问题,展开了观点交流。

华夏出版社《经典之门》丛书新书正式发行(图1)

  据介绍,《经典之门》丛书是华夏出版社最新推出的传统文化重磅图书,由国学泰斗饶宗颐先生领衔主编并作序,四十位著名学者精心撰著。作者中包括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的著名学者:陈鼓应、陈耀南、 周锡䪖 、吴震、康震、陈致、马彪、张伟国,以及赖庆芳、罗永生、苏晶等。丛书包括《先秦诸子篇》《历史地理篇》《哲学宗教篇》《文学篇》四册,将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的五十五种经典著作囊括其中,读完本书,可以对中国古典经典作品有一个总貌式的认识,可谓国学经典破门而入的钥匙,是进一步通往精深阅读的桥梁。

  阅读经典著作,有助于传承优秀历史文化传统,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延绵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大国,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和精神品质,诸如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修齐治平的政治理想;自强不息的执着追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情怀等等,真正读懂经典中蕴含的民族精神,能增强我们做中国人的底气和骨气。阅读经典可以涵养我们的文化修养;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最好途径。同时,阅读经典对于人的精神成长、灵魂塑造、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不过,随着大众阅读的普及,经典似乎离读者越来越远,读者对于经典有"读不下去"的困惑。读不下去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的典籍卷帙浩繁,《史记》有52万多字,《明史》已扩至280万字,二十四史共有3259卷,再加上《清史稿》536卷,这还不包括哲学、文学类的经典作品,数目繁多的经典使读者产生了选择性的困难;二是经典作品本身的阅读障碍。如语言的晦涩难懂。三是作品产生的时代离我们较远,读者对于经典的现代价值认识不够,对于什么是经典、经典告诉了我们什么、怎么阅读经典,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认知。

华夏出版社《经典之门》丛书新书正式发行(图2)

  《经典之门》为读者阅读中国古代经典著作提供了一个新的版本。该书是一种导读式的作品,对中国古典经典作品做了深入的解读,这些作者大多是在经典作品研究方面学有专精的学者,他们的解读,言简而义深,文笔通俗清新流畅。

  推荐嘉宾卜宪群先生认为,中华文明是没有中断的文明,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祖先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与精神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今天仍然具有很深刻的影响。经典著作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理解中华文化核心基因的钥匙;在阅读和诠释的过程中,又往往具有新的时代意义。

  推荐嘉宾、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其泰先生指出,本书的作者对经典作品做了创造性的转化,"传统文化精华中蕴涵着宝贵的民族智慧,其中有许多超越时空、超越国度,能与当今时代需要相适应的永久价值。本书以新的视角、新的方法对中国文化经典进行阐释,是一项创造性转化的工作;导读赏析扼要浅白,切合当下,为广大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经典著作的大门。"

(责任编辑:Duty Editor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