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公共文化场馆:抗疫从线上服务开始

来源:中华文化旅游网        发布时间:2020-02-05 19:09   

   文/郭凯倩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重要指示精神,自1月24日以来,广西全区各级文化馆站、图书馆、博物馆等关闭场馆并取消了大型文化活动。然而场馆关闭并不意味服务暂停,广西多地的文化场馆主动转变服务形式,开展线上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实现闭馆不闭网,温情不打烊,精彩不缺席。

广西公共文化场馆:抗疫从线上服务开始(图1)

  闭馆不闭网,服务不打烊

  为了方便读者在家中阅读,多地图书馆开设了“数字展厅”,读者可以通过图书馆的微信端进入。获取海量的文字、图片、音视频阅读资源。为了方便读者进行线上阅读,各大图书馆花样频出。例如桂林图书馆开设了支付宝免费办理电子读者证服务,读者持证可以在线享用馆内所有数字资源。南宁市图书馆开展了名家解读经典活动,每天30分钟听一本书“以读攻毒”。

  根据后台数据统计,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闭馆期间,新发放电子证5613张,数字资源的总访问量为614351人次,文献下载量为123148篇(册),日均访问量61435人次,日均下载文献12315篇(册)。

  在为群众宅家提供海量文化资源的同时,多地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还在本馆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开辟疫情专栏,及时传递官方权威信息、宣传疫情防护知识、解读政策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的特点有哪些”“如何正确选择口罩”“哪类人群感染后容易得重症”……《新型冠状病毒防疫安全公益课》上线啦!近日,南宁群众艺术馆、南宁图书馆携手超星公司推出线上防疫公益课程,引导市民科学理性认识新冠病毒,做好防控工作。钦州市图书馆开设全民“抗疫”共克时艰专题阅读区,精选推荐包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大众心理防护手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绘本》等在内的电子图书。桂林群众艺术馆也开设了疫情科普知识、实时追踪、实时辟谣、心理手册等专题,号召市民不惊慌、不恐慌,科学抗击疫情。

广西公共文化场馆:抗疫从线上服务开始(图2)

  花样百出丰富宅家生活

  “逛不了博物馆好无聊,怎么办?别着急,南宁博物馆为你开启文物‘送到家’服务……”昨天南宁博物馆的公众微信号推出了第一期《文物上线》栏目,用图文形式介绍了馆藏的“广南西路驻泊兵马都监铜记”。

  由于疫情缘故,群众无法出门,因此南宁博物馆主动转变服务形式,在互联网上“办展览”,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根据该馆工作人员介绍,《文物上线》栏目将每两天更新一期,每期介绍一件文物,涵盖元青花尉迟恭单鞭救主图罐、西周兽耳蝉纹铜尊、大石铲等珍贵馆藏文物。栏目将持续至防控期结束。

广西公共文化场馆:抗疫从线上服务开始(图3)

  北部湾图书馆服务联盟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欢度春节线上年俗知识竞答活动”,迄今为止,参与活动的读者已有千余名。

  各地的文化馆站也将线下公益教学搬到了网上,提供文化点播的服务。例如桂林群众艺术馆推出文化幕课,内容涵盖绘画、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建筑、摄影、曲艺、设计、传统文化等,数量达400多门。南宁群众艺术馆的“掌上群文”为广大市民提供艺术视届、国家美术馆在线展览、乡村春晚展播等服务。

广西公共文化场馆:抗疫从线上服务开始(图4)

  线下活动线上办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的“文化遗产周周学”是一个开办多年的线下科教活动品牌。与往年一样,广西博物馆今年原计划在春节期间开展“文化遗产周周学”新春系列活动,带领青少年了解中国的年俗。然而由于病毒肆虐,导致活动无法如常开展。因此,广西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决定将原定于2月8日开展的“文化遗产周周学”元宵活动搬到网络上,与大家来个线上之约。

  根据了解,广西博物馆将利用微信群,活动将在广西博物馆教育活动微信群展开。在这个“大家庭”里,青少年朋友能够一起聆听博物馆老师讲解元宵的故事,探寻广西的元宵习俗,还能参与到猜灯谜赢奖品,秀自制花灯,晒元宵美食额互动活动中。而且老师还将录制手工教学视频,带领大家一起动手将红包变身满载祝福的小福袋,为武汉祈福、加油,共度别样元宵。

  近日,北海群艺馆在微信公众号上举办了北海美术家协会“迎春”画展,向公众展示了北海艺术家和爱好者的优秀画作。

  新春书画展是各地普遍开展的新春文化活动,因为疫情,原定展出的很多美术展都被迫暂停。为了丰富群众的宅家生活,展示北海美术工作者的风采,北海群众艺术馆将展出的作品全部搬到网上。这些作品或挥墨泼彩、笔走龙蛇,或捕捉瞬间、凝固精彩,呈现了画家们对家乡故土的挚爱。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Duty Editor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