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文学力量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来源:广西民族报        发布时间:2022-01-01 12:33   

——新时代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简析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少数民族文学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生机盎然的繁荣景象,在促进广西文学事业繁荣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学版图增添了光彩,也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出了积极努力。

凝聚文学力量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图1)

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评选中,广西三部作品同时获奖,分别是瑶族作家红日的《驻村笔记》、壮族作家李约热的《人间消息》、毛南族作家莫景春的《被风吹过的村庄》。

广西少数民族文学是广西文学的中坚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少数民族作家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下,自觉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百年等重要时间节点,以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建设壮美广西、科技创新和民族企业发展、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礼赞英雄和时代楷模等重大主题、题材进行创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为推动新时代广西文学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彰显了广西少数民族作家们在新时代的文学新征程上,不仅有态度、有情怀,也有担当、有使命感。

一是少数民族作家队伍不断壮大。十年来,广西少数民族作家队伍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得到不断壮大。比较活跃的代表作家,小说方面有田耳、凡一平、黄佩华、红日、李约热、陶丽群、光盘、杨仕芳、潘小楼、梁志玲、赵先平、莫俊荣、韦晓明等;诗歌方面有盘妙彬、石才夫、黄土路、黄芳、黄鹏、罗勋、费城、牛依河、牙韩彰、荣斌、韦汉权 、祁十木、李富庭、梁洪、又见、桐雨等;散文方面有潘琦、冯艺、莫景春、罗南、连亭、黄鹏、牙韩彰、何述强、透透、严风华、韦晓明、廖献红、廖庆堂、罗晓玲、黄少祟、又见、黄其龙等;儿童文学方面有盘晓昱等;电影文学与戏剧文学方面有凡一平、常剑钧、林虹、荣斌等;报告(纪实)文学方面有钟日胜、谭小萍等;文艺理论评论方面有黄伟林、黎学锐、刘景婧等。

二是创作成果丰硕。据初步估计,十年来,广西少数民族作家们出版个人作品集超过200部,发表作品超过2000篇(首)。田耳保持旺盛的创作态势,连续推出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凡一平立足精神原乡,创作并出版、发表了“上岭村”系列长篇、中短篇小说。黄佩华坚持地域文化挖掘,创作并出版、发表了驮娘江和右江河谷系列长篇、中短篇小说。红日、李约热分别推出了扶贫攻坚题材的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光盘创作并出版、发表了湘江战役题材的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陶丽群、杨仕芳、莫俊荣、赵先平、韦晓明等也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或中短篇小说集。黄伟林出版了理论专著。石才夫出版了《流水笺》《八桂颂》《新时代颂》三部诗集。罗南出版了《穿过圩场》《后龙村扶贫记》两部散文集和一部人物传记。莫景春出版了散文集。牙韩彰以广西文化名山为着眼点,写了一系列散文,结集为《屈指家山》,被收入广西民族出版社“我们·丛书”出版;同时,他还创作不少诗作,在《新华文摘》《民族文学》《诗刊》《诗歌月刊》《星星》《广西文学》等发表。荣斌保持诗人锐气,继续进行先锋探索,出版了《在人间》《尘土之河》两本诗集。黄鹏以广西历史文化为着眼点,以讲好中国故事广西篇为主线,创作了大量的散文作品,先后出版了《家园气象》《花山画语》《壮美山河》(壮文)三部散文集,其中《壮美山河》(壮文)进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前15名;同时,在《民族文学》《天津文学》《山东文学》《广西日报》等多家报刊发表散文、诗歌作品。盘妙彬、黄土路、黄芳、费城、梁洪、三个A等分别出版了诗集。廖庆堂出版了两部人物传记。韦秀观在全国各地发表了大量的散文、诗歌作品,并出版了诗集《又见村庄》。瑶鹰、桐雨、韦汉权、罗晓玲、黄其龙等等许多少数民族作家在全国各公开刊号报刊发表了许多作品。

三是涌现出大量优秀文学作品。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广西少数民族作家们共有近100人次获奖和受到表彰,主要包括:田耳长篇小说《天体悬浮》获第12届(2014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2016年,短篇小说《金刚四拿》获得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短篇小说提名奖;2018年,《一天》获得第三届华语青年作家奖中篇小说主奖。2019年,小说作品《一天》获得第三届钟山文学奖中、短篇小说奖;2019年,《开屏术》摘得中篇小说榜第一,收获文学排行榜;2019年,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新人奖。红日、李约热、莫景春同时获得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凡一平获第16届百花文学奖中篇小说奖、《小说选刊》双年奖短篇小说奖、《民族文学》年度优秀作品奖。钟日胜获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陶丽群获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2017年《民族文学》年度小说奖、2016年《北京文学》优秀作品奖。陶丽群、李约热入选中国小说学会2020年度小说排行榜。石才夫、罗南、莫俊荣等获第九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荣斌获第十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山东文学》年度诗歌奖、第六届《诗歌月刊》年度诗人奖。覃瑞强、莫羡等获第十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黄鹏、韦秀观、黄浩云等获第二届广西文艺花山奖。赵先平(安平)的长篇小说《穿过密林》入选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重点扶持工程作品。杨仕芳的长篇小说《故乡在别处》被列入中国作协2012年重点扶持作品项目。韦汉权、费城获评2018年度壮族诗人。真可谓洋洋大观,硕果琳琅,异彩纷呈。

四是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出版和对外交流有新突破。十年来,田耳、凡一平、黄佩华、李约热等少数民族作家与东西、朱山坡等走出国门,参加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他们的作品译介到国外出版。

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十年来在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需要不断进步的地方。主要是:能够驾驭大题材、大作品的作家不多;文学作品数量增多,但精品力作不多;作家深入生活的自觉性有待提高,严谨认真的创作风气需进一步营造;理论批评工作弱,引导力度不大;发展方式方法不多等,这些都需要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由于时间仓促、资料和信息不全,本文所述广西少数民族作家内容难免挂一漏万,敬请读者海涵。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以上提及的仅仅是极少数的广西少数民族作家,限于篇幅,更多的作家无法被提及,特别是基层县乡的写作者。在人们的习惯表达中,说起某个地方的文学艺术,大多列举代表人物、名家高手,其实,除了他们以外,更多的民间写作者在默默地坚持创作。正是他们,才构成了一个地方文学版图的完整性和饱满性。我们要敬重这些在地方生活工作同时坚持在地方写作的作家,他们为乡亲们呈现了普通民众的生活,让乡亲们在他们的作品中看到了这片土地的前世今生,看到了自己生活的多样性。他们以文学的名义,张显文字的力量和写作的意义,并让这些文字力量和写作意义去影响所在地方的文化风气,提升所在地方的文学水平,更为文学的正态分布奠定了基础。他们,是广西文学最为厚重的基石。

凝聚文学力量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图2)

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我们丛书·壮族作家作品系列”是壮族文学史上第一套壮族作家作品丛书。

激励机制推动广西少数民族文学蓬勃发展

十年来,广西在促进少数民族学发展过程中,采取了许多富有成效的措施,做了大量的工作。自治区人民政府设立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实施了广西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三年规划,广西作协通过实施《广西优秀原创文学作品扶持办法(暂行)》、文学桂军“出名家出名作”项目等举措,组织广大作家向国内文学名刊大刊发起冲锋。广西文旅厅、广西文联联合举办“广西文艺花山奖”等。2018年底,壮族作家创作促进会举办了年度壮族作家颁奖活动。2019年,壮族作家创作促进会联合广西民族出版社推出了“我们丛书·壮族作家作品系”,这是壮族文学史上第一套壮族作家作品丛书,共11册选集,石一宁、冯艺、凡一平、黄佩华、李约热、陶丽群、牙韩彰、黄鹏、荣斌、梁洪、三个A共11位壮族作家入选。2020年,广西文联主办了“新时代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讨会”,热烈讨论了新时代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成绩与未来发展。广西多家报刊为广西少数民族文学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比如《广西文学》《当代广西》《三月三》等杂志刊发了大量广西少数民族作家、作者的文章;2019年5月,广西民族报副刊开辟了“岜莱诗会”,截至目前在广西民族报全媒体矩阵联动发布了全国百余位汉、彝、藏、蒙古、壮、瑶、苗、仫佬族等多民族诗人诗作500多首。其中2020年9月,“诗歌助力 同心抗疫”专题荣获中宣部发函通报表扬。2021年12月,“岜莱诗会”荣获广西文艺花山奖创新奖……客观上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作家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出精品出人才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生态,极大地促进了广西文学的繁荣发展。

十年来,广西少数民族作家勤奋笔耕、执著求索,文学的题材、主题、思想内容、表现形式、艺术风格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和多样化特征,共同推动着广西文学的繁荣发展。虽然每个作家的艺术风格各有不同,但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是新时代社会历史发展的一面镜子。很多作家保持对民族性的自觉求索,作品充满浓郁的广西地域文化特色,实现了文学自觉与文化自觉的统一。文学题材、主题日益丰富,在文学艺术上探索多向度发展。

展望未来,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前程远大。广西少数民族作家要紧扣新时代新征程重大主题,按照“出人才,出作品,出精品,有影响”的目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八桂大地上,用手中的笔,深入生活,感受生活,讴歌生活,创作出一批有重大影响力的文学作品,为进一步繁荣发展广西文学事业作出新贡献。

首先提高政治站位,把握好新时代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一是要坚持文学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学发展的历史经验总结,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过程中的理论创设,非常科学地概括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的基本属性和内在规定性。二是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是繁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的必然要求。三是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不仅包括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一以贯之文艺发展方针,更需要以问题为导向,切实认识到“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的真理性判断,根据现实要求和时代任务建构起新时代广西文学发展的新形态,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其次要更多地体现民族特色。在未来的发展之路上,坚持民族文化的重塑和渗透仍然是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应该坚持的原则,如果失去了民族文化特色这一本质,那么就失去了少数民族文学的精髓。民族的即是世界的,只有具有民族文化的特性我们的少数民族文学才能真正拥有其发展的未来。判定一名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是否成功和优秀,根本的判断标准自然是看他的作品是否体现了鲜明的民族传统文化特色,是否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独特的生命世界,审美别具一格,充分表现了人民的生命意识和生存意志,这样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才是非常值得一读的,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会让人们更多地了解民族文化。否则再鲜亮的文字也不能称之为优秀的民族文学作品。只有这样的作家才能称得上是一个优秀的少数民族作家。否则再鲜亮的文字也不能称之为优秀的民族文学作品。

最后要善于学习借鉴与创新。少数民族作家在其文学作品的创作当中,应该积极吸取他人的文学创作经验和技巧,从而不断提升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可读性。事实上,现在的世界已经不再那么大,人们在文学创作方面也在不断地进行交流和渗透,相互学习俨然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互取所长,互补所短,对于提高少数民族作家的写作水平和促进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未来发展来说均是非常重要的。总而言之,对于少数民族作家来说,不能故步自封,要善于学习别人的写作技巧和写作经验,只有做到广泛阅读才能吸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让自身的文学作品体现出更高的艺术性和创作性。

在新时代新征程奋力抒写中华民族新史诗

在第十一届全国文代会、第十届全国作代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习总书记的讲话,既与其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论述一脉相承,又提出很多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要求,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和智慧,是繁荣发展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的文艺工作指明了方向。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使命任务,坚定文化自信,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动广西文学繁荣发展。为新时代新征程提供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我们要更加自觉地为时代和人民谱写新史诗,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优秀作品。

我们要更加自觉地追求德艺双馨,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不断提升职业道德素养。“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打开历史视野,扎根现实脚下,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在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上,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创作出有温度、有亮度、有筋骨,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阅的、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我们要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牢记“国之大者”,与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命运,用饱满的笔墨讴歌人民,以多彩的作品反映时代,激发向上向善、同心筑梦的精神力量,奋力抒写中华民族新史诗。

来源:广西民族报 作者:黄 鹏(壮族) 黄浩云(壮族)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责任编辑:ljr2008